蓝耳病的症状还有治疗方案,猪瘟和蓝耳病混感染的治疗方案

2025-04-03 13:08:0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A.饲料中添加药物拌料,用复方花青素1000G+泰乐菌素600G+强力霉素300G/T。
B.高热不退的病猪治疗: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1000克/1000公斤干净水中饮用,连续用3-5天。尽量不要给猪群注射针剂,防止应激导致心力衰竭。
C.加强消毒:用含酸类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每天进行消毒,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期改换其它类型消毒药消毒。
D.猪群疫病稳定后.建议全群接种一次猪瘟疫苗,为避免接种应激,可以分次接种注射。(如接种5头份苗,先接种2头份,过3天在接种3头份)。
E.猪群稳定后,要求做好药物保健,加强营养,经常消毒(每2-3天就一次),不要乱接种疫苗。

注意的是:如果伴有严重的猪瘟混合感染,建议使用抗猪瘟血清,猪瘟血清50ml/支,2—4ml/10公斤体重,只用一次。(放置常温后注射)

回答2:

猪蓝耳病主要是侵染繁殖系统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断奶仔猪高死亡率、育成猪高呼吸道疾病三大特点。

经产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 ~41℃)、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胎、死胎和病弱仔猪,死产率可达80%—100%。早产母猪分娩不顺,少奶或无奶。

  仔猪特别是吃奶猪,死亡率很高,可达80%以上。临床症状与日龄有关,早产的仔猪出生时或数天内死亡。大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症状。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数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些病猪出现下痢、关节炎、皮肤有斑点等症状。

  育肥猪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或废绝,多数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加剧,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无继发感染的病猪死亡率较低。

  种公猪发病时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但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多,是母猪受胎率下降、返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蓝耳病疫情常同时伴有猪瘟发生,有蓝耳疫存在的地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剂量,注意接种消毒,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另外,根据各场实际,积极做好口蹄疫、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

临床症状:
(1)毛囊出血

  毛囊出血又常见两种情况:一种是出血点密布全身,针尖大,不会扩大,若病情好转,出血点会逐渐消失。另一种是患猪皮肤、特别是颈部和背部皮肤密布铁锈色或蓝紫色出血点。

  (2)保育-生长猪

  发病常突然出现厌食,体温升高达40.0~41.5度,出现眼眶浮肿,发绀呈蓝紫色,吻突发绀呈蓝紫色,耳发绀呈蓝紫色的三蓝现象。

  (3)哺乳仔猪发病往往是经胎盘感染后生下的弱仔。

  这种弱仔多在产后24小时死亡,不死的3~4天后就出现毛焦、消瘦、鼻唇干燥、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发抖、四肢做游泳状姿势、蹄边发绀呈蓝紫色、站立不起、拉稀、无力吸乳,死亡率高。

  (4)阴囊出血是公猪最常见的症状。

  阴囊皮肤刚开始出血时是密密麻麻的淡血点,远看似淡血斑,随之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变为蓝紫色,再进一步发展蓝紫色出血灶坏死、干固、硬结,类似蓝紫色球形结痂。

  (5)粒状出血。

  这种出血先是菜籽粒大,逐渐增大到芝麻粒大乃至绿豆大,最后增至指头大小,边增大边成蓝紫色,到了指头大就坏死、干固、硬结,最后成为一个个蓝紫色凹陷的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