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家理论里的一句话,知道翻译的意思,忘了原文和出处了。

2025-04-24 20:58:5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字子居,反对儒墨,尤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说:“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杨朱回答道。   禽滑厘又问,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此间包含的大智慧且问世间有几人能理解。无为而治、逍遥游,都存在于理论上,而杨朱却有其实践,只是被世人不屑而已。早先杨朱盛极一时,却也无人质疑。证明当时大多数人比较认同这一观点。 《杨朱》
拔一毛?为何不拔?无意义的事情,拔来何用?这句话没有什么辨证关系,如果可以辨证得了,又何必让世间人烦恼,一切只有在生活中理解,有些人机缘巧合中明白了、大彻大悟了,而大智慧是没办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不是不想,而是表达不出。我想杨朱其人也存在着表达不出的痛苦。

回答2:

故事出自列子杨朱篇: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
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 :“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 。有侵苦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 。”
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言当矣;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孟孙阳因顾与其徒说他事。

回答3:

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