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大、多小、什么弹了。对于ak47和m16这两支世界明抢来说,很显然,5.56mm的m16的威力比7.62mm的ak47大,但是穿甲厚度则是后者较强。5.56北约标准弹弹头质量较小,但出膛初速较大,其弹道比7.62mm m43弹平直,但遇到硬目标时减速较快——如果遇到软目标,其会产生偏转、翻滚甚至是碎裂,导致所有动能都能释放到目标身上;而7.62mm m43弹的弹头质量较大,其穿甲深度较深,但若遇到软目标时则会直接穿过,而像被长矛刺中一样,形成一个明显的贯穿伤,继而弹头传出目标继续飞行。所以中国在打越南时有“宁挨大粗抢打,不要挨小黑枪打”的说法。而光说口径,不论弹种,也不论弹道性能、流体动力学参数,也不是口径决定威力的问题。其还与装药量、装药种类、枪管长度、导程有关,如.355spc弹和.38magnam弹,其口径是一样的,弹装药量不同,.355spc弹的威力是大于.38magnam弹的。再说弹种,如你所知,9mmpara的手枪弹的膛口初速是小于.22lr步枪弹(其实那玩意儿也常用在手枪和冲锋枪上)的。所以说,说口径越大,威力越大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而“威力”这个词,也是不严谨的。衡量威力的物理量,有出膛初速、出膛动能、破甲深度、对弹道凝胶的破坏度等很多量,而各种弹的设计也是为了满足其中一个或几个量的要求而设计的,而弹种的设计又有距离的区分,有的弹是为了满足近距离作战,有的是为了反器材,有的是为了远距离精确狙杀……不可以仅凭游戏中的威力条而定义一种武器的“威力”有多大。
顺便说一句,能不能给点加分?
要看你怎么定义威力了,比如.50AE口径比.338LM大很多但是出口动能小很多,而5.45×39M74比7.62×39M43口径小很多但是硬穿透力和对生物的杀伤力都要高
前者是因为药筒长度不同,后者是衡量的方式有利于高初速的小口径弹药
当初发展小口径武器主要是从这几方面考虑:1士兵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基数,2双方交火距离一般都在400---200米以内,小口径的杀伤足够了,3武器重量减轻,减少士兵疲劳,4现代科技使5.45毫米枪弹的杀伤力可以达到7.62毫米口径的效果,只是射程没有7.62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