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的由来是什么?

2025-04-04 17:23: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月相指在地球上看到月球盈亏的各种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被称为黄经差。当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时,随着日月黄经差的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月相的变化。

当日月黄经差为0度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这时月球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升落,所以人们无法在地面上见到月球。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当日月黄经差为90度时,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升至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被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称之为“上弦”。此时,是农历每月的初七、初八左右。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日月黄经差为180度。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称之为“望”。

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月球亮的部分也会一天天变小。到了农历二十三左右,日月黄经差270度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是“下弦”。

月底时,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到了下个月初一,太阳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才会看到月亮的圆缺盈亏。

回答2:

月相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