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板栗的病、虫不下250种,生产上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要在病虫害还没有大面积、大规模爆发之前做好虫情测报,将病虫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做到未雨绸缪;“综合防治”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防治,而并非只采用单一的方法防治。板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有:
(1)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治
对危害性极大的有害生物,严格禁止传入带有该生物的苗木、接穗、种子等。国家间和国内不同地区调运时须在指定的地点、场所(码头、车站、仓库、市场等),由检疫人员进行检疫和处理。只有检疫合格的才准予调运。农业防治主要是通过农业措施,如培养无病毒苗木、合理修剪、适时灌水、中耕除草、合理施肥、搞好果园卫生等生产措施防治病虫害。
(2)生物防治
指利用生物或生物制剂来防治害虫。生物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板栗的生物防治中,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华长尾小蜂防治栗瘿蜂。此外,澳洲瓢虫、大红瓢虫、黑缘红瓢虫能防治草履介和吹绵介的发生。鸟类取食舞毒蛾、各种毛虫,也能一定程度减轻此类害虫的危害。
(3)物理防治
指利用害虫对温度、光、热等物理现象的反应来消灭害虫的方法。如利用某些蛾类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园中设置黑光灯诱杀。在果园中可悬挂性诱剂诱杀桃蛀螟、悬挂糖醋液瓶诱杀金龟子等。物理防治具有无公害、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
(4)化学防治
指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病虫害,是目前生产上最主要的防治方法。杀虫剂的种类很多,按其作用方式,在板栗上应用的有胃毒、触杀、内吸、熏蒸、诱致剂等。化学防治操作简单,防治迅速,效果好,但药品昂贵、投资大,操作不当容易产生药害,对人畜生命安全也有一定危险,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