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和抑郁到底哪个更可怕?

2025-02-24 13:13:0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当然是抑郁更可怕,自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人天生自卑,谁都有过自卑的时候,因为其生下来是弱小、无力的,完全依赖成人,由此产生自卑。但是,正是自卑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但是,若被自卑所压倒,则产生自卑情绪,导致神经症人格,抑郁、悲观、消沉 。而抑郁不同,抑郁已经是心里不健康发展到一定程度,进而产生的心理疾病,甚至在某些条件下,这种心理疾病是致命的!抑郁,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
自卑和抑郁是两个概念,在发展的过程中或有相关,但也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递进型或因果型关系。如果把自卑成因理解成被放在暗处的喜光植物,由于某种特定情境这类植物存在与阴暗处,那么植物的喜光性与暗处环境的斗争中产生的挫败感,就是自卑,因为自卑产生于一个特定的情境,贫穷所致的自卑、肢体残缺或肥胖、丑陋、出身所致的自卑、歧义谐音姓氏、昵称再或是平庸、低文化水平的长辈所致的自卑.....产生自卑的因素不胜枚举。你看,自卑的出现并不是由内而外,而是由外至内;有句话叫出淤泥而不染、指的是恶劣环境没有浸润本体自身,还是本体自身与恶劣环境对抗从而达成某一种胜利,阿德勒的理论指的就是这一种胜出。
假设本体没有通过自身的野蛮生长,从暗处探寻光明;再或是出淤泥的时候由外至内全被染黑了,对抗博弈失败,那么可以理解为本体顺应了环境的趋势,从植物延伸至人,个体感知环境并对自我进行认可程度调整(我丑就不出去吓人了,我穷就不买名贵包包了,我脑子笨就不考好大学了,家里没钱所以我要申请助学贷款、虽然不喜欢我俗气的名字但也没办法,爹妈把我生的这么黑,我能怎么办......诸如此类的应对环境的自我调整,类似于自知之明),进而形成自我认知,这些包括低度认可、中度认可、完全认可与超自我认可4种,中低度认可可以归为自卑(广义上的自卑)的范畴,占比62%,完全认可占比35%,超自我认可占比3%,你会不会惊讶怎么有这么多人(超过一半)都有自卑或自卑倾向。但抑郁症的占比是3%-5%;目前没有有效数据证明:自卑与抑郁症存在正相关,也就是越自卑、越可能抑郁。
有一句话,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高抱负值与高失败率,自卑的抱负值低于完全认可、超自我认可;也就是对自我要求的阈限值不同,一个不考第一名就吃不下饭的人,与一个考及格就很满足的人,你觉得哪一个更容易达成?低度自我认同的人也可以是高抱负值的人,完全认可的也可以是小富即安。
那么抑郁障碍(症)与什么有关呢?
高抱负值偏执型(好的一面是不成功便成仁、坏的一面是一根筋)人格、创伤性应激事件(破产、离婚、亲人离世、产后术后或经历过生死 劫后余生的)、躯体性障碍(某种特别情境的,死是对亲人最好的解脱枷锁、释然、自我放弃类似于自我安乐),实际上第三类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抑郁症,而是抑郁倾向,由躯体障碍所致的功能受损、财力耗费、负罪感、这些都是抑郁障碍的因素。

回答2:

我认为都可怕,自卑的人,对生活,对人,充满了自卑感,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还会伤害它人,比如喜欢的人,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不得不放弃。
抑郁的人,同样,它们对生活充满了失望,总想自杀了事,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害怕别人嘲笑它,喜欢一个人呆着,我原来喜欢的一个人都得抑郁症了,为了我,我知道多可怕,最后我知道,我的离开,她才会好,我也做到了,她抑郁症也好了,我不后悔
所以自卑抑郁,看自己怎么理解,它们同样可怕,如果身边有那样的人,请尽力关怀它们,让他们觉得世界还有“爱”

回答3:

抑郁应该是更可怕的,如果自己调整不好会很麻烦的,严重的会危及到生命,自卑可以随着自己的环境变化而变得不自卑,会变的很有自己的。所以抑郁是最可怕的。

回答4:

肯定是抑郁了,抑郁的人真的很丧啊,自卑这个其实不是啥大事,每个人都自卑,我以前也自卑,后来工作了,能自己赚钱之后好多了,但是抑郁的人,他的人生都是灰色的,明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

回答5:

自卑和抑郁就是两个情绪的表现 自卑可能因为自己长得没那么好看或者没那么有钱 所以觉得自己自卑 其实应该要好好想想 人生那么长 你就是你自己 请认真对待自己 别人的观点没那么重要 咱也不是名人 无所谓 好好工作挣钱存钱是前提 抑郁就是因为自己工作不开心或者有感情问题导致的 抑郁的人现在很多 就是因为拿不起放不下 做好选择 别让牛角尖绑住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