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什么意思

2025-02-25 00:21: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无明实性即佛性的意思是以前他和我们众生一样,也有无明的烦恼,可是现在修得变成佛性,返本还原,根本生死的问题断了,所以无明实性转化成了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的意思是以前幻化的,虚幻不实的身体,现在证得法身的理体。

这两句是是唐代高僧永嘉玄觉禅师悟道后心得精华的文字记录,这两句的前两句是“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意思是:绝学的圣人(于解脱道无可再学的圣人),悟后都是不除妄想也不必再求真实,不必每天保持离念而误以为离念后是真实心。

扩展资料:

《证道歌》是唐代高僧永嘉玄觉禅师悟道后心得精华的文字记录。这首诗歌凝聚了佛教智慧和人生智慧的特有风采,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全诗二百四十七句,为长篇杂言形式,文字通俗,阐扬禅理,唐宋时广为流传。

每句大部分为七字,共一千八百一十四字(一作二百六十七句一千八百一十七字),为古体乐府诗体裁,或四句或六句一解,或五十一解或五十四解,揭示其悟境之要旨。《证道歌》不仅深寓禅理,而且文采斐然,完全可以与古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媲美。

禅宗《指月录》中曾说:“其著述传至西竺被称为《东土大乘论》。”将玄觉的《证道歌》喻之为印度的“大乘论”,无疑是对《证道歌》禅法、禅理的充分肯定和评价,同时也反映其影响的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证道歌

回答2:

无明实性即佛性:以前他和我们一般众生一样,也有无明的烦恼,可是现在修得变成佛性,返本还原,反迷归觉,根本生死的问题断了,所以无明实性转成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以前幻化的,虚幻不实的身体,现在证得法身的理体。

是永嘉大师的《永嘉大师证道歌》的语句。


扩展资料:

禅宗的起源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北宗神秀是以“坐禅观定法“为依归,渐进禅法,渐修菩提。所以称之为“渐悟”。南宗慧能大师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依归。不拘泥”坐禅“”观定"与否即成佛道!所以称之为“顿悟”。

时北宗神秀大师所传“坐禅”(坐禅入定法门)即是次第法门。

相传中国禅宗为菩提达摩祖师所创,宗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时人有传,达摩面壁九年为坐禅修定,所以得道,实则在任何一部传记或者历史中均无此事记载。只记录”面壁九年”这四字而已。

而其禅宗宗趣,常以问答形式导引人悟道。

回答3:

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门,则取舍情忘,欣厌心歇;步步华藏净土,心心弥勒下生。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碍正知见,转求转远,求之力疲,则生厌倦矣。
注:“无明实性即佛性”以前他和我们一般众生一样,也有无明的烦恼,可是现在修得变成佛性,返本还原,反迷归觉,根本生死的问题断了,所以无明实性转成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以前幻化的,虚幻不实的身体,现在证得法身的理体。

回答4:

这是永嘉证道歌中的语句,我很喜欢,O(∩_∩)O~

最好是全篇一起学习,宣化上人讲解有这本书的浅释。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无明实性即佛性’:以前他和我们一般众生一样,也有无明的烦恼,可是现在修得变成佛性,返本还原,反迷归觉,根本生死的问题断了,所以无明实性转成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以前幻化的,虚幻不实的身体,现在证得法身的理体。

贤善成就,普愿吉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回答5:

这一念的无明也是佛性,这幻化的空身也是法身。并非另外有什么佛性法身可以得,这个世间本身就法身遍满,自然念念都是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