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翻译得不错,但有几个地方不是太确切。
陈文龙,字君贲,是福州兴化人。文章写得很好,具有志气和节操。(此处“负”为“具有”的意思,不是自负)。丞相贾似道喜爱他的文章,一直非常敬重他。他能担任监察御史,就是出于贾似道的举荐。不过这十几年来,贾似道所设置的御史台谏官都没什么作为(不是人没有才能,而是贾相不让他们发挥才能,翻译成“没有才能”不妥),凡是有什么建议,要先把稿子呈交贾似道,(同意之后)才能实行。到了陈文龙任职时,唯独他不呈交稿子,这就触怒了贾似道。临安知府洪起畏请求实行类田,贾似道支持(这里的“主”应为“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的意思,意译为“支持”)他的建议,陈文龙上疏认为不行,贾似道发怒,扣留了他的奏章。
襄阳长久被围困,贾似道每天恣情淫乐,根本不放在心上(不稍加意还是文言,失去翻译的意义了,意译为不放在心上)。当时只在表面上请求(到前线)监督部队,暗地里却让他的同党把自己留在朝庭,终于使襄阳失陷。陈文龙上疏极力批评他的错误(“极言其失”,语气已经很强了,所以用“失误”是不妥的)。
范文虎统率部队没有建树(这个功不是立功的意思,是说他带了兵却不出成绩,打不了胜仗),贾似道庇护他,让他做安庆知府,又任命赵溍为南京知府,黄万石做杭州知府。陈文龙说:“范文虎丢失襄阳,现在反而被提升任用,这是应当惩罚却进行奖赏。赵溍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凭什么担当重要的职位?黄万石对政事懈怠荒疏,让他做京城的行政长官,怎能能够治理好?请全部罢免他们。”贾似道大怒(这个“大怒”就不用翻译了,语气、意思都很到位了),贬黜陈文龙去抚州做知府,随即又让御史台的官员(“台臣”专指可风闻奏事的御史台的谏官,所以要翻译出来)李可弹劾罢免了他。不久,吕文焕引导元军东下,范文虎首先迎敌投降,和吕文焕一起向东进兵。贾似道在鲁港战败,赵溍最先逃跑,因此各城守军跟随他都逃跑了,贾似道这才后悔没听陈文龙的话。
这个时候边境地区形势非常危急,陈文龙上疏说:“《尚书》讲到,‘三位诸侯(这个“后”一定要翻译出来,翻译文言文,就是要把大家看不懂的变成看得懂的,你不把“后”翻译成“诸侯”,别人当成“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皇后”,就热闹了)同心协力,共同走向大道’。蒙古兵今天攻取某城,明天修筑某堡,而我们却用文书表示退让,只对他们的踪迹表示怀疑,就好像在拯救落水的人和救火的时候,却使用缓步慢走的礼仪。请诏令大臣们同心图治,不要只发空洞的议论。”
降将王世强引导大军进入广州,建宁、泉州、福州都投降。福州知府王刚中派使者到兴化劝说人们投降,陈文龙把使者杀了而把副使放还,让他带信去谴责王世强、王刚中背叛国家。跟着就发动民兵守卫,城中兵士不满一千,元军大军却没能攻下,(只好)让他的亲家拿看书信来招降他,陈文龙烧掉信杀了他们的使者。有人劝他向元军投降,陈文龙说:“你们只是怕死罢了,却不知道谁能一生不死呢?”于是派他的大将林华在边境侦察。林华很快投降了,而且引导元军来到城下。通判曹澄孙打开城门投降,抓了文龙和他的家人来到元军军营,想招降他,(文龙)不屈服,元军凌辱他,文龙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里面全都是节义文章,你们能逼得动我吗?”虽然元军再三强迫,他最终也没有屈服。于是元军将他戴着刑具押送到杭州。陈文龙从离开兴化开始不吃东西,到杭州就饿死了。他的母被关在福州尼寺中,病得很厉害,没有医药,身边的人看着都哭了。陈文龙的母亲说:“我和我的儿子一起死去,又有何恨呢?”也死了。众人叹息:“有这样的母亲,正应该有这样的儿子。”把她收殓埋葬了。
一楼,给你修改完了才发现,你是复制的吧?以后别去这家复制了,后边好几句话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