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概念哪个版本和好?

2025-02-26 00:59: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法的概念及其争议的具体内容
一、法的概念
至今为止,法的概念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标准。
二、关于争议
首先,根据争议的焦点,以“法与道德是否具有必然联系”为界限,可以分为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
A、实证主义认为,法的概念,解决的是“法是什么”,而非“法应该是什么”,与道德(内容的正确性)无必然联系。他们认为“恶法亦法”。
实证主义,以“权威性制定”和“社会实效”作为法的定义要素。
所谓“权威性制定”,即“一个有权威的团体或者机构制定”。
所谓“社会实效”,即“一个法律被社会作为法律被接受”。
以侧重点,即首要要素的选择不同,而分为分析主义法学、法社会学及法现实主义。
备注:首要要素,意味着不排斥其他要素。
以“权威性制定”作为首要要素、“社会实效”作为次要要素的是分析主义法学。(成文法)代表人物有奥斯丁、哈特、凯尔森。
以“社会实效”作为首要要素,以“权威性制定”作为次要要素的是法社会学、法现实主义。(成为法+习惯法)名言:“习惯也是法”

B、非实证主义认为,法与道德有着必然联系。“恶法非法”
同样,可以分为两派。
传统的自然法学派:道德是法概念的唯一要素。
所谓超越分析法学派与自然法学派之争的第三条道路:以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制定、社会实效同时作为法的概念要素。

三、马克思主义对于法的本质认识。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的概念反映了法的基本特征。
首先,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即正式性、国家性、官方性。
其次,法的本质反应为法的阶级性。法是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法律化的意志。
其只能体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
再次,法的内容受到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最终也是由一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回答2:

繁,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