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周围的电子不停地运动,是原子核提供能量给这些电子的。
平时所需要的能量由热引力提供,相当微弱,可以忽略。
但是改变轨道就不一样了,涉及大量的能量变化,有的能量甚至达到电子的质能量大小,比如咖玛射线。
电子自身是有能量的,电子不停的运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也不需要获得什么能量,就好比日地系统,地球需要获得什么能量才能围绕太阳转动么?不需要。但是当出现电子跃迁的时候需要吸收或者放出能量。
补充:电子的运动肯定和日地运动是有区别的,现代的量子理论认为,电子没有如同经典物理中的轨道,只能说电子在某点出现的概率是多少。
楼主应该知道,电子是有能级的,不同的能级就代表了不同的能量和电子所能飞行的区域,在这些区域飞行的电子是不需要获得或者释放能量的,除非它想飞到其他的区域,这时就发生了跃迁
是啊,不过这个方面的问题就已经离你的问题远了,跃迁的能量是定值是量子理论,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楼主是高中生不?
关于这个问题已经很透彻了,可以去大学图书馆借《初等量子力学》一看,要明白,对于原子,我们是从一些能观测到的属性,譬如能量、动量,来推测它的结构以及其他属性。
如果拿日地系统来打比方,产生能级这个东西主要是因为电子的自旋的Z轴分量是离散值而不是连续值,所谓自旋可以类比为地球的自转角动量。
至于你要问为什么它这么奇怪会是离散值,我会说这得反过来看,正是因为我们观测到能级现象,才推测出或者说是凑出来这种理论,然后再用这个理论推测出另外一个结论结果真被实验验证了,然后人们就都很相信这个理论,直到有一天发现一个实验结果跟它相矛盾,
当然你要是真认真研读初量的话,会发现这个理论是有着完美的逻辑的,完全建立在几个简单的基本假设上,实际上推导出氢原子的能级分布正是这个理论最大的验证。
"电子根本不运动,根据波粒二象性,电子也是一种概率波,所谓运动只是一种经典模型"这句话有道理!
如果要认为电子圆周运动,那么它是不消耗能量的.因为经典电磁理论在微观物理里不适用,所以玻尔提出了三点假设,其中一点就是定态假设,即电子绕核运动而不释放能量,处于一种稳定的能量状态,叫定态,只有电子跃迁时才有能量改变.玻尔的理论能解释经典电磁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所以被认为是正确的.
现在,科学家们认为电子在核外所处的状态用"电子云"这个概念来描述,它反映的是电子在相应位置出现概率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