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升初的知识

多告诉一点啊!!偶是新手!
2025-02-25 00:14:3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做到三个学习三个理解
  我在制定复习计划之前,要做到三学习三理解:
  一是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新课标和大纲制定的有关六年级的各项要求,要了如指掌:理解其中的每一项标准、尺度、重难点。
  二是学习《考试说明》。理解《考试说明》中的知识要点、能力考查、阅读的项目、写作的要求、口语交际的要求,以及每一项的难易程度和新课标的关系。
  三是学习教材课后练习和进修学校印发的试卷。理解作者的编排的意图,理解每一项知识与新课标的关系。
  二、做到两个调查两个分析
  一个是调查学生的心理状况。我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调查会,了解学生对毕业考试的看法和态度,了解他们对复习有什么要求:分析学生的心理层次,可以开展一些活动,给学生一些精神食粮,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期末复习中来。
  二个是调查学生的知识状况。我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漏洞,了解学生最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难题;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我可以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复习中有满足感,能较好的受到复习的效果。
  三、认真做好复习计划
  在完成以上两项任务以后,我就是详细地制定复习计划,我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计划:
  1、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依据教材和卷子、对本班的学生状况都做个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2、复习时间:一般是三个星期,我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四天左右,第一阶段我安排语文基础知识的单项复习,第二阶段我安排阅读和习作的复习,第三阶段我安排的是单元综合和模拟综合的测试。第四阶段我安排的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3、复习方法: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4、复习内容:我把所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基部分、阅读部分和习作部分、口语交际部分。
  四、复习的实施方法
  我想把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向大家汇报一下: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
  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阶段:语基部分--全员参与 自主复习
  第一步:抽签练习
  1、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若干小组,由学生依据教材和试卷内容,对字、词语、句子方面所涉及到的项目进行归类概括。我们的学生大概归纳了16项基础知识。
  2、我把学生归类概括的这些项目板书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梳理一下,让学生都抄在自己的复习本上,做到心中有数。例如:组词这一项学生们梳理为:
  ①形近字组词。
  ②多音字组词。
  ③填字组词。
  ④一字组多词。
  ⑤换偏旁组词、添偏旁组词。
  ⑥照样子写词语。选择近义词填空。
  ⑦写出带有数字的词语。
  ⑧写出有相反意思的词语等。
  ……
  3、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发动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些项目编成知识卡片。这也是学生熟悉的过程。
  4、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就利用学生出的卡片进行抽签复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求教,每五张卡片都做对了的,就奖励一朵知识之花。
  第二步:单项验收
  在抽签复习之后,我根据学生在抽签复习中的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进
  行强化练习单项验收,这样能做到发现知识的漏洞及时弥补。
  第二阶段:阅读部分--练中有导 导中有练
  一、背诵和默写
  1、我要求背诵的部分必须人人过关。
  2、我把背诵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
  3、默写不可忽视的,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我经常进行一些小型的突击性的默写比赛,学生很感兴趣的。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的教学中形成,复习只能是一个加强、提升的过程。所以我复习的重点不是放在怎么读,而是放在怎么审题、解题方法上。做每一道题时,我都帮助学生审清楚题目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对于回答问题的训练,我采取让学生根据阅读兴趣出题的方式来完成。
  例如:我有意识的选择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参观游记、比较结合生活实际的一段话或文章,让大家阅读后出题。有的学生能出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有的学生能出用--或~~~~线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有的学生能出给短文加题目或换一个题目、有的学生还能出仿写词语和联系上下文内容解释词语、还有的学生出的是结合课文内容续写结尾等等。真是一段话、一篇文章能帮助学生练习很多的题目,使得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思维也很活跃。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我认为这样的阅读形式是把阅读材料当作了读本,而不是教本。是把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了,而不是放在了教会学生回答一个问题。

回答2:

一般是《三字经》还有《弟子规》就可以了。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为历代儒客文人推崇。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