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三国志》中的真实历史不所,今天咱们只谈《三国演义》。从小学毕业到今天,读三国十几年,虽不能算是高人,但也算小有心得。我始终认为三国演义中只有赵云、黄忠是和吕布能够匹敌的悍将。三国演义中关羽是被有意神话的人物,意味连武圣天神都去辅佐刘备,可见刘备的帝王之位名正言顺。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赵云。“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就公孙瓒一役是赵云的出场战,有人那这个说事,说赵云战力不及关羽,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少年的年龄是多大?我不用说你也能知道,此时的赵云能够与文丑战平,足以说明他今后的前途不可限量。不过赵云一生确实鲜有高手和他交手,但通过长坂坡、夺青釭、赤壁小船接军师、救黄忠、一把年纪杀韩德四子等许多情节都证明赵云的勇谋和过人之处。在借完东风接诸葛一章中,如此远的距离射断帆绳,与吕布的辕门射戟相比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在71回据汉水寡胜众一章中有如下描写: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拿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颌、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区区几十字,仿佛又是长坂坡再现。此时的赵云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我想此时比战文丑之时应不可同日而语。书中说已过七旬独杀韩德四子……他是人吗?当然已过七旬之处有待商榷,因为以此作为年龄推测,之前的年龄就都乱套了,所以说此处可以理解为罗贯中的失误。但是,除处子战外,但凡有赵云出现,几乎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这在书中是任何人都没有的待遇。甚至于吕布在被困城中被曹军所困,背女儿突围都有力不从心之时。但赵云背负阿斗,却能与百万军中杀出重围(都是刨除放暗箭的因素)。从胜率来看,赵云一生几乎是无败绩的,只是在年老时中过一次埋伏,还被关兴张苞救了,从这点看,关羽单就失荆州来看不完全是一个大意能够笼统概括的,单就这点,他就照赵云差了一截。以此,个人认为,赵云的战斗力绝对的毋庸置疑。
1从性格上来讲,赵云更机谨,沉稳;关羽多傲慢;赵云胜
2从武力上讲,赵云一生未有大败。可以说是常胜将军。而关羽最终败于走麦城,身首异处。虽然古之战将都说,马革裹尸足矣,但我个人还是觉得不如寿终正寝有意义。
3从兵器上讲,赵云用枪,枪为百兵之贼。虽不起眼,但是在战场上最好用,有速度有力量。关羽使刀,就算他神力也不及其枪灵活。但力量大。出招,变招慢,一大不利。
大家都觉得关羽是最厉害的,但我觉得不是,关羽在和黄忠打得时候就已经暴露出他只能和黄忠打成平手,这就意味着黄忠年轻时绝对比关羽强,而张飞最不怕死,在三国里打仗从没输过,所以张飞应该最厉害,赵云与马超其次,黄忠和关羽垫底。
过五关,斩六将,乃云长所为也。与其解之,刀枪之对,论与单人对风,胜于六将。
万马从中救阿斗,乃子龙所名也,万马相对,所向披靡,无与挡之,孟德怕之,众将惧之,其势胜之。
自古忠义不能两全,云长义气深重,黑白之分,立与义字当先,故后人流传至今,乃云长之义也。子龙忠心可表,是非之分,立与忠字当先,传至今日,乃武艺之故也。
当然子龙也非无义之士也,故,论与武艺:子龙胜于云长,论与义气之名:云长胜于子龙。
赵云没打过败仗,而且是老死而非战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赵云比关羽成功
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