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课的目的、内容和方式。\x0d\x0a关键词:转变情境活动形式评价\x0d\x0a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我校虽说才刚刚起步,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即怎么样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怎么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是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x0d\x0a首先,转变学生观念。\x0d\x0a学生首先要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上心理课时认真对待,全身心投入,该动时动,该说时说,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消极对待。\x0d\x0a其次,转变教师观念。\x0d\x0a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课的目的、内容和方式。\x0d\x0a1.创设心理情境,激发学生参与。\x0d\x0a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态知迟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可见在“情境”中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因素之一。\x0d\x0a再者,心理课堂可以说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因此我感觉若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来调整和选择物理空间,以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营造一种适当的心理情境,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帆李在排列座位时可以不必拘泥于固定座位,可采“圆形”“扇面式”“自由结组式”等有利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的座位形式,甚至不必拘泥于学校范围内,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x0d\x0a另外,为了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存贮记忆、高速运转、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于课堂,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x0d\x0a例如,我校赵启志老师在六年级的《拒绝的艺术——学会说不》的心理课上,教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引用了郭冬临的小品《有事您说话》将学生们带入了因为“不”字说不出口而带来的烦恼和困惑。这种情境的设置是动态的、幽默的、令人深思的,学生们的一下子被吸引了,不由自主的沉浸在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中,跟着小品中的主人公一步一步地体会到不说“不”的害处,又帮助主人公破解了重重关口,最后总结出只有学会拒绝的艺术,适当地说“不”,我猛盯们才不会有那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强调如何合理适度地拒绝。在无知无觉、不着痕迹之间,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成功地创设了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x0d\x0a2.选择恰当内容,贴近学生实际\x0d\x0a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心理教育课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x0d\x0a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做一些课前的调查,或者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这样既不会无的放失,又可以为活动提供生动的素材。例如一节心理课《爸爸妈妈又吵架了》,就是针对不少学生投信到悄悄话信箱中,询问教师如何面对父母吵架的问题,教师以此设计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家庭纠纷。\x0d\x0a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教师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放眼社会。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已不限于课堂、学校和家庭,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他们课外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参与社会调查,甚至还有少数同学通过互联网索取资料。所以,一堂好的心理课,应该能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师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的交流,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拓展心理教育功能。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效果不错。\x0d\x0a3.采用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x0d\x0a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因为年龄限制,中小学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决定了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例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在活动中,还可以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另外,教师还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地进行科学的设计,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x0d\x0a无论是何种形式,在心理健康活动中,教师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使学生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得多。\x0d\x0a4.课堂评价包容,不伤害任一生。\x0d\x0a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强调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而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激活学生的心理历程,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要重视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及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生的讲话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思想,教师都应予以包容。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作为教师,应倾情地参与活动,充分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认真地倾听学生,耐心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在这其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活动的每一步进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自我体验,获得情感的触动,愿意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心理确实获得改善和提高,教师富有智慧和启发的课堂评价是不可缺少的。\x0d\x0a再次,提高教师业务水平。\x0d\x0a心理教师平时要注意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兄弟学校的动态,吸取先进地区的经验,力求把课上得更好。\x0d\x0a总之,若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x0d\x0a以上就是我对上好心理健康课的粗浅认识,我深信:一杯水会感动路人,一滴水会感动小草,一片云会感动天空,一堂心理健康活动课会感动每一个学生,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老师会感动整个校园!\x0d\x0a参考文献:\x0d\x0a1、《小学生心理导向》\x0d\x0a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x0d\x0a3、《对上好心理活动课的几点思考》承德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张承印\x0d\x0a4、《学校如何上好“心育”课》《大众心理学》2005年6月
摘要: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课的目的、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转变 情境 活动 形式 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我校虽说才刚刚起步,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即怎么样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怎银闷猜么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是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转变学生观念。
学生首先要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罩仔性,从而自觉地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上心理课时认真对待,全身心投入,该动时动,该说时说,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消极对待。
其次,转变教师观念。
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课的目的、内容和方式。
1.创设心理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可见在“情境”中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再者,心理课堂可以说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因此我感觉若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来调整和选择物理空间,以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营造一种适当的心理情境,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排列座位时可以不必拘泥于固定座位,可采 “圆形”“扇面式”“自由结组式”等有利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的座位形式,甚至不必拘泥于学校范围内,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
另外,为了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存贮记忆、高速运转、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于课堂,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例如,我校赵启志老师在六年级的《拒绝的艺术——学会说不》的心理课上,教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引用了郭冬临的小品《有事您说话》将学生们带入了因为“不”字说不出口而带来的烦恼和困惑。这种情境的设置是动态的、幽默的、令人深思的,学生们的一下子被吸引了,不由自主的沉浸在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中,跟着小品中的主人公一步一步地体会到不说“不”的害处,又帮助主人公破解了重重关口,最后总结出只有学会拒绝的艺术,适当地说“不”,我们才不会有那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强调如何合理适度地拒绝。在无知无觉、不着痕迹之间,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成功地创设了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2.选择恰当内容,贴近学锋型生实际
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心理教育课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做一些课前的调查,或者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这样既不会无的放失,又可以为活动提供生动的素材。例如一节心理课《爸爸妈妈又吵架了》,就是针对不少学生投信到悄悄话信箱中,询问教师如何面对父母吵架的问题,教师以此设计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家庭纠纷。
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教师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放眼社会。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已不限于课堂、学校和家庭,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他们课外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参与社会调查,甚至还有少数同学通过互联网索取资料。所以,一堂好的心理课,应该能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师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的交流,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拓展心理教育功能。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效果不错。
3.采用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因为年龄限制,中小学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决定了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例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在活动中,还可以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另外,教师还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地进行科学的设计,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无论是何种形式,在心理健康活动中,教师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使学生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得多。
4.课堂评价包容,不伤害任一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强调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而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激活学生的心理历程,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要重视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及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生的讲话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思想,教师都应予以包容。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作为教师,应倾情地参与活动,充分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认真地倾听学生,耐心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在这其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活动的每一步进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自我体验,获得情感的触动,愿意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心理确实获得改善和提高,教师富有智慧和启发的课堂评价是不可缺少的。
再次,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心理教师平时要注意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兄弟学校的动态,吸取先进地区的经验,力求把课上得更好。
总之,若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上好心理健康课的粗浅认识,我深信:一杯水会感动路人,一滴水会感动小草,一片云会感动天空,一堂心理健康活动课会感动每一个学生,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老师会感动整个校园!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心理导向》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3、《对上好心理活动课的几点思考》承德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张承印
4、《学校如何上好“心育”课》《大众心理学》2005年6月
准备课件,自己要备课,记住千万不能照着课本亩陵让念书!要结合一些汪悉生活中的心理学小知识上,休息课堂气氛和乐迅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