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1回答问题:(1)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025-04-27 12:34:1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
(4)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t2℃时相等;由于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溶解度
100g+溶解度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观察图示可知:降温后甲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65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2.5g,因此B为不饱和溶液,C中加入了溶质共50g,溶解32.5g,为饱和溶液;升温至t2℃,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90g,50g水最多溶解45g溶质,故依然是饱和溶液;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可能是由于甲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解的甲质量就多,温度降下来后溶解度又减小,又会有晶体析出;
(6)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溶解度
100g+溶解度
×100%,所以已知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w g.则t℃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
wg
100g+wg
×100%
=
100w
100+w
%

(7)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表示在0℃时,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0.024体积氮气.
故答案为:(1)t1
(2)乙;
(3)降温结晶(合理均可);
(4)大于;
(5)①B;  ②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6)
100w
100+w

(7)在0℃时,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0.024体积氮气.

回答2:

1)t1 (2)乙 (3)降温结晶(合理均可) (4)大于 (5)①B ②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解析:(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 ℃时有交点,说明甲、乙两种物质在t1 ℃时的溶解度相等。(2)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因此乙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3)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陡,说明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4)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65 g,当甲物质由t2 ℃降至t1 ℃,溶解度减小,溶液为t1 ℃时的饱和溶液,而乙物质由t2 ℃降至t1 ℃,溶解度变大,溶液为t1 ℃时的不饱和溶液,因此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①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5 g,因此在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32.5 g。将20 g甲放入50 g水中所得的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0 g甲充分搅拌后会有17.5 g(20 g+30 g-32.5 g)的甲没溶解,即C溶液为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90 g,即在50 g水中只能溶解45 g的甲物质,此时仍会有5 g(20 g+30 g-45 g)的甲没有溶解,即D溶液为饱和溶液;因此在B、C、D对应的溶液中只有B为不饱和溶液。②t1 ℃时在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2.5 g甲物质,而题中将5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全部溶解”原因只能是甲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而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而使甲全部溶解;当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降到t1 ℃时仍要析出不能溶解的(50-32.5) g甲物质。

答题不易,请采纳,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