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击机的发展史

关注
2025-04-27 09:37:4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中苏政府于1951年10月正式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及组织飞机厂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后建成飞机制造厂。之前飞机不是买的就是援助的。1954年中国第一批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
歼5(仿米格-17,1955年开始,1956年试飞)
歼6(仿米格-19,1958年开始,1960投产)
歼7(仿米格-21,50年代末对米格-21感兴趣,1966年首飞)
歼8(自主设计高空高速歼击机,二代机,70年代开始,1984年首飞)
歼10(独立自主产权的三代机,80年代开始,2005列装)
歼11(国产苏-27,1997协议生产,后来搞出歼-11B)
枭龙-FC1(中巴联合研发,歼-7M改,2003年首飞)

回答2:

新中国建国后,迅速开始了仿制生产喷气式歼击机的工作。中苏政府于1951年10月正式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及组织飞机厂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同年4月18日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局,统一负责飞机的维修工作。1951年底航空工业局共下属18个工厂,职工近一万人。1951年12月,周总理亲自主持会议研究决定,要在3到5年的时间里试制成功苏制雅克-18初级教练机,以及米格-15。后歼击机项目改为试制更加先进的米格-17喷气式歼击机。1954年中国第一批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两年以后,1956年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歼击机歼-5--喷气式,即米格-17Ф型,随后获批准批量生产。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歼击机的国家之一。

回答3:

缴获>引进>仿制>研发

回答4:

中国没有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