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初步学习手口一致的数5以内实物,能边数边说数字不 漏数
3.有序的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教学准备:1.兔子头饰、胡萝卜、蘑菇。
2.大灰狼头饰。
教学过程:1.手指游戏:《五指摇》,感知点数节律。“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打不着,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我们来一起数一数。”
2.兔妈妈老虎不但没打着,现在是又累又饿呀。兔妈妈请兔宝宝和我一起去拔胡萝卜吧?兔妈妈看看哪个兔宝宝最乖就带谁去,1、2、3、4、5、(找五个小朋友,让小朋友们数数找了几个兔宝宝?每个兔宝宝拔了多少胡萝卜?)每个兔宝宝都要拔一个数一个,放一个数一个,声音要响亮,边拔边数。
3.这几只兔宝宝吃饱了,还有几只兔宝宝饿着呢,兔妈妈再请那几只兔宝宝踩蘑菇去吧(请五个小朋友,边踩边数)。与小朋友玩蹦跳互动游戏,说小白兔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4.玩《跳胡萝卜》的游戏,不要踩到胡萝卜,跳一个胡萝卜数一个,(跳五个胡萝卜)。每跳过的小朋友都给予鼓励。小朋友们跳的这么开心,下午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户外跳好不好?
活动结束:和小朋友一起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数到五点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本节课前面环节孩子与老师互动都很好,点数1至5没有出现错误。后面幼儿蹦跳点数1至5互动游戏环节,孩子出现漏跳错误,要在当时及时的指出来,交给孩子不要漏跳或漏数。蹦跳点数一致。
措施 :1、在下一次活动当中,教师要对当时出现的错误给予正确的示范,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
2、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的语速要放慢,幼儿更易掌握和理解。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目 地 要 求
1、能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物品并说出总数。
2、在操作中让幼儿感知1—10的数量关系。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准 备
彩色串珠;“数字卡片”;圆点。
科学领域:10以内的点数(蒙氏)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拍手歌。幼儿一边走线一边念儿儿歌(儿歌附后),并创编相应的动作。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樱子的十彩棒糖店开张了,她的棒糖每串数量递增且颜色多样,小朋友们数一数,好吃的棒糖每串分别有几颗?
3.游戏活动。
① 卖棒糖。
教师扮演顾客来买棒糖,幼儿扮作店员根据教师的要求拿出相应的棒糖。如教师说“我要9个一串的棒糖”, 幼儿点数后,取出蓝色的串珠递给教师。
② ② 数字宝宝找朋友。
幼儿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在活动室中寻找与卡片相同数量的物品。如“我找到10块积木、8个小碗、7根小棍”等等。幼儿还可以交换数字卡片找物品。
4.分组活动。
第一组:看谁说得对。一名幼儿任指一格,另一幼儿说也此格内圆点的数量。两个一组,可以互换角色进行游戏。
第二组:找身上的数字宝宝。请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上什么可以用数字表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10个手指头、2只手、5颗扣子等。
第三组:操作学具“彩色串珠”。数出每串串珠上的珠子,再说出相对应的数字卡片。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