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可同日而语的。
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胜与败。
网上查了下,有过这样的比较的——
人类科学史上还没有哪位人物能比牛顿和爱因斯坦更光芒四射。英国皇家学会23日公布的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
在科学家和普通民众心目中,牛顿的分量似乎比爱因斯坦更重。
23日晚,皇家学会在一场“(牛顿和爱因斯坦)谁才是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辩论后,公布了调查结果。调查问题有两个:在当时所处时代环境下,牛顿和爱因斯坦哪一位对科学作出了更大贡献?哪一位对人类的积极影响更大?结果显示,在此番竞争中,爱因斯坦“全面败退”。对于第一个问题,61.8%的普通民众认为,牛顿对科学的贡献更大。而在345名科学家的投票结果中,牛顿的优势更为明显,86.2%的人认为他在科学上的贡献更重要。至于第二个问题,牛顿依然以50.1%的民众票数和60.9%的科学家票数胜出。由此,牛顿全面胜出。
显然是爱因斯坦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贡献从现在和发展趋势看怎么也要超过经典力学.
不过牛顿对数学的微积分和天文学也都有贡献,这点爱因斯坦就不行了.
当然,两个人晚期都陷入神学的泥潭不能自拔,停止了科学研究与探索,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一种损失.
爱因斯坦的科学生涯开始于1900年冬天, 当时他正处于大学毕业后的失业痛苦之中。1
900~1904 年,他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 开头两篇是关于液
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 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究热力
学的 力学基础,独立于J.W.吉布斯1901年的工作,提出统计 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
2~1904年间的3篇论文都属于 这一领域。1902年的论文就是要从力学定律和几率运算
推导出热平衡理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904年的论文认 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
现象,发现能量涨落(或 体系的热稳定性)取决于玻耳兹曼常数。他不仅把这一结 果用于
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 出辐射能的涨落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
移定律。涨落现 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个 方面同时作出
重大突破。
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作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者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在光学方面,致力于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1666年用三棱镜分析日光,发现日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构成,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并制作了牛顿色盘。1675年观察到牛顿环。关于光的本性,他主张光的微粒说。在热学方面,确定冷却定律。在天文方面,1671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解释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并由此说明岁差现象等。在数学方面,提出“流数法”和莱布尼茨一道并称为微积分的创始人,并建了二项式定理。他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他把时间、空间看作是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相互间也并无联系,因而提出了所谓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观点,这种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他还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提出一切行星都在某中外来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的说法。晚年致力于编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
这个问题类似于关公战秦琼,
是没有可比性的。
我只能说从近期及日常生活角度来说,牛顿对人们的影响大于爱因斯坦。但正如“伽利略”最终战胜了“亚里士多德”一样,爱因斯坦对于将来的贡献定会超过牛顿。
我个人喜欢牛顿,因为蔡元培曾请爱因斯坦到中国来讲学,但爱因斯坦因为钱太少而拒绝了,所以我个人比较反感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