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喉道结构特征

2025-04-04 02:22:1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众所周知,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流动时,不能不考虑多孔介质的特征。在多孔介质的特征方面,首要的是孔隙结构。一般把油层间孔隙结构分成3种类型,即大孔粗喉型、大孔细喉型以及小孔细喉型。高渗透油层的孔隙类型一般属于大孔粗喉型,大孔隙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很大,在压汞曲线 (毛细管压力曲线)上表现为排驱压力较低,曲线上有一个范围较大的“平台”,毛细管压力曲线偏向左下方。中渗透油层的孔隙类型一般属于中孔细喉型,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平台”范围很小,排驱压力较高,毛细管压力曲线离左下方较远。低渗透或特低渗透的油层孔隙类型属于小孔细喉型,孔隙很小,喉道很细,渗透率的贡献值主要由占孔隙体积比例小、较粗的孔道提供,毛细管压力曲线偏左上方。对比这3种类型的孔隙结构,可以看到,低渗透或特低渗透油层的孔隙系统与中高渗透层显著不同,它孔隙很小,喉道很细,孔喉比也增大。孔隙结构上的差异会对其中多项流体的分布及渗流规律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低渗或特低渗透油层,其影响是很明显的。这个特征反映在流体饱和度上,其表现主要是油层一般原始含水饱和度高、含油饱和度低、压汞实验中退汞效率低,这表示原油储量中难开采的部分占有很大比例,并且经常遇到的是早期无退汞或退汞很少。

从储层的粒度组成来看,特低渗透砂岩的粒度组成也与中高渗透层不同,它的主要成分是极微细的粉砂岩,且有较高的泥质含量,因此,它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孔隙半径小、孔隙分布不均匀,经常出现双峰态分布、微孔隙的比例增大、比表面增大、孔喉比增大等特点。当流体经过这种具有特低渗透孔隙结构特点的油层时,必然会产生更多的物理化学现象,这将直接影响低渗油层中的渗流特征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