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霍去病与卫青的功绩,司马迁写《史记》时,将他俩编入《佞幸列传》,确实有些委屈。但从这二人的身份来看,也倒符合西汉时期的一种士大夫观念。
说起西汉,不得不提的帝王就是汉武帝,汉武帝时期打得匈奴四处流窜,扭转了西汉王朝被匈奴人欺负的局面,因此汉武帝也成为西汉历史上一个颇有建树的帝王。当然汉武帝的功勋不止这一项,不过震慑匈奴的对外战争,对整个汉朝历史都意义重大。而成就汉武帝这一功勋的正是卫青与霍去病这对甥舅,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卫青与霍去病几次对匈奴战争的全胜,才有了西汉王朝北方的安宁。
按理说卫青与霍去病是当时的大功臣,理应受到百姓与官员的爱戴。虽说他们的功绩是实打实的,但可惜的是,他们是外戚之家。卫青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卫皇后的外甥,也是因为卫皇后的原因,汉武帝才会重用他俩。不得不承认,没有卫皇后这裙带关系,西汉历史上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厉害的两位将军了,因此卫青与霍去病的身上被烙上了外戚的痕迹。
西汉的外戚之祸其实是外戚也不是什么罪过,但要是在西汉是外戚,还真就不是什么好事。西汉建国之后,就有严重的外戚干政现象,吕后在刘邦死后,杀刘邦的儿子,祸祸刘氏宗亲的事情那叫一个鲜血淋淋。后来汉文帝的窦皇后三朝辅政,窦氏外戚在前朝经营多年,汉武帝上位后,隐忍了很久才将窦氏踢出前朝,可见在当时西汉士大夫阶级的观念里,这外戚好像就不是一个好的团体,不乱国,也得干政,不是忠臣贤臣的代名词。卫青与霍去病与外戚是脱不了关系了,因此他们在士大夫眼中的好感度原本就不高。
其实卫青的性格还是比较低调的,可霍去病性格就比较高调了。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从小就得帝王的重视,有个帝王的姨夫,自己又有能力,不到二十岁就打了胜仗,让人刮目相看,就是妥妥地一个天之骄子。反正家里是有爵位与功勋撑着的,又有帝王的宠信,性格张扬也很正常。正是因为霍去病这么一个性格,他也就不会允许自己与家人受委屈。正好又出了一件卫青被下属李敢殴打一事,卫青低调不予追求,但霍去病就愤愤不平。
起因也很简单,李敢的父亲李广在跟卫青出战时,迷路延误战机,最后导致没有生擒到匈奴王,李广也是心灰意冷就自刎而死,李敢认为是卫青从中使坏,不让李广成先锋立战功,才会导致最后李广的自杀,因此他找卫青理论,之后就变成殴打。霍去病是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的,不让李广当先锋,其实是汉武帝的意思,卫青这顿打是冤枉透了。因此霍去病为了给舅舅出气,在汉武帝狩猎中,一箭射死了李敢,事后汉武帝也没有问罪霍去病,就对外称李敢是被误杀。
这种事情肯定是满不了史官的,也就是说司马迁肯定是知道霍去病的胆大妄为。再加上他外戚敏感的身份,让司马迁对霍去病与卫青的好感度降到最低,因此司马迁才会将这甥舅二人写进《佞幸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