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
《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在早先的《水浒传》的书名中,冠有“忠义”二字,这突出地体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
“义”是起义军团结的手段。
作者提倡的一句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处世格言。
“忠”是梁山起义军所追求的另一个更大的目标。
在起义军的决策者们(例如宋江、吴用等)的心目中,他们只反对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僚机构中的奸臣、贪官污吏,而不反对皇帝。
他们梦寐以求的,是尽忠报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也就是说,对内惩贪官污吏,铲除奸臣,对外要立功于边陲。
他们之所以会受朝廷的招安,原因即在于此。
如果说,《水浒传》是一篇农民起义的史诗,那么,应当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篇农民起义的悲壮的史诗。
如果说,《水浒传》是一曲农民起义的颂歌,那么,应当更全面地说,它同时也是一曲农民起义的颂歌。
扩展资料: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失败的宏大故事。
扩展资料
影响
《水浒传》在明代时被列入“四大奇书”。近现代以来,又成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都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东亚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明清两朝,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水浒传》续作,另有很多小说、戏剧等以《水浒传》中的故事为素材,比如明朝的世情小说《金瓶梅》就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情节发展而来的。
另外,《水浒传》还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在国外很多国家流传开来,如18世纪流传到日本、朝鲜,朝鲜最早的小说之一《洪吉童传》和日本曲亭马琴的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的创作,都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19世纪,《水浒传》又流传到了欧美各国,出现了德语、法语、英语等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