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耳聋

2025-02-24 15:03: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暴聋,是指听力突然减退,1~2日即可达到耳聋最高峰乃至全聋。大多数为单耳发病,多由全身或局部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感觉神经性耳聋。少部分病人伴有头晕。

[临床表现]
1.耳聋:听力突然明显减退(多为单侧耳),大部分病人伴有耳鸣,部分病人有耳内发闷、胀满及阻塞感。
2.发病原因:多数病人无明显发病原因,不少是发生在睡眠当中,于起床时自感耳鸣、耳聋。一些病人有较明显的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这些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3.眩晕:有一少部分病人有耳聋同时伴有眩晕,自觉有旋转感,常伴恶心、呕吐,多于发病一周左右眩晕减轻,耳鸣、耳聋无好转,伴有眩晕者听力损失多较重,也不容易恢复。

[诊断]
1.听力突然明显下降,以单侧耳聋多见,部分患者可伴眩晕,电测听检查为感音性耳聋。
2.鉴别:单纯的突发性耳聋病较易诊断,由于症状突然发作,听力损失明显,多为单耳发病,故不容易与其它耳聋相混;但如果伴有眩晕的病人则应与很多病相鉴别,此时应及时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检查,因为鉴别眩晕症状,需要借助于各类仪器,所以不是病人自己能够办到的。

[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如果听力下降不太明显,症状比较轻微的,可以在医生检在后,经医生同意,在家治疗;如若症状显著,耳聋严重,甚至伴有眩晕者,则需尽早住院治疗。
1.西医药治疗:多采用静脉给药结合肌肉注射的疗法,也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同时配合维生素B1、B2肌肉
注射。或配以中药针剂,如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液等,滴注。
2.中医药治疗
(1)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多为气滞血淤,耳部经络被淤血所阻塞,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耳窍,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发生了耳鸣、耳聋等表现。
治法:活血祛淤,通络开窍。
方法:柴胡6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路路通10克、菖蒲10克、生甘草6{克。伴有眩晕加菊花10克、双勾藤10克、夏枯草6克。体质虚弱者加党参10克、炙黄芪10克。情绪易急躁者加白芍10各、灵磁石30克。
(2)针灸治疗或做体外反搏治疗均有辅助作用。

[预防与调养]
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4.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环障碍,发生耳聋。

回答2:

间歇性耳聋,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患耳聋是一段时间的,不是一直听不到,而是断断续续的。引发间歇性耳聋的因素有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风热袭肺:主要症候: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耳聋,耳鸣如刮风样,并有耳闭胀闷感。伴鼻塞、涕多、头痛、发热,舌质红,苔薄,脉浮数。
二.肝火:主要症候:耳聋耳鸣,突然发作,甚至全聋,耳鸣如钟,或如风雷声,或如潮水声,伴有耳胀痛、耳闭,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三.肝血不足:主要症候:耳鸣如蝉,时轻时重,耳失聪敏,伴有眩晕,夜寐多梦,目干,视物模糊,舌质淡,脉细。
四.肝阳上亢:主要症候:耳鸣耳聋,眩晕胀痛,伴有面红目赤,失眠健忘,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五.脾胃虚弱:主要症候:耳聋耳鸣,劳倦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面色萎黄,便溏,舌苔薄白,脉虚弱。
六.气血亏虚:主要症候:耳聋耳鸣,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细弱.
七.气滞血瘀:主要症候:多因肝火上犯,或外伤所致,耳聋耳鸣,突然发生,伴头晕头痛,心烦急躁,胸胁胀满。舌苔薄,脉弦细。
八.肾气不足:主要症候:耳聋耳鸣,日久不愈,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遗精阳萎,尿多清长,倦怠乏力,纳少便溏,面色发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九.心肾不交:主要症候:耳鸣重听,虚烦失眠,心悸健忘,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十.瘀血阻窍:主要症候: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细涩.
每一种病因都需要对症下药,不可盲目用药,病急乱投医。

回答3: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暴聋,是指听力突然减退,1~2日即可达到耳聋最高峰乃至全聋。大多数为单耳发病,多由全身或局部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感觉神经性耳聋。少部分病人伴有头晕。

[临床表现]
1.耳聋:听力突然明显减退(多为单侧耳),大部分病人伴有耳鸣,部分病人有耳内发闷、胀满及阻塞感。
2.发病原因:多数病人无明显发病原因,不少是发生在睡眠当中,于起床时自感耳鸣、耳聋。一些病人有较明显的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这些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3.眩晕:有一少部分病人有耳聋同时伴有眩晕,自觉有旋转感,常伴恶心、呕吐,多于发病一周左右眩晕减轻,耳鸣、耳聋无好转,伴有眩晕者听力损失多较重,也不容易恢复。

[诊断]
1.听力突然明显下降,以单侧耳聋多见,部分患者可伴眩晕,电测听检查为感音性耳聋。
2.鉴别:单纯的突发性耳聋病较易诊断,由于症状突然发作,听力损失明显,多为单耳发病,故不容易与其它耳聋相混;但如果伴有眩晕的病人则应与很多病相鉴别,此时应及时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检查,因为鉴别眩晕症状,需要借助于各类仪器,所以不是病人自己能够办到的。

[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如果听力下降不太明显,症状比较轻微的,可以在医生检在后,经医生同意,在家治疗;如若症状显著,耳聋严重,甚至伴有眩晕者,则需尽早住院治疗。
1.西医药治疗:多采用静脉给药结合肌肉注射的疗法,也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同时配合维生素B1、B2肌肉
注射。或配以中药针剂,如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液等,滴注。
2.中医药治疗
(1)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多为气滞血淤,耳部经络被淤血所阻塞,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耳窍,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发生了耳鸣、耳聋等表现。
治法:活血祛淤,通络开窍。
方法:柴胡6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路路通10克、菖蒲10克、生甘草6{克。伴有眩晕加菊花10克、双勾藤10克、夏枯草6克。体质虚弱者加党参10克、炙黄芪10克。情绪易急躁者加白芍10各、灵磁石30克。
(2)针灸治疗或做体外反搏治疗均有辅助作用。

[预防与调养]
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4.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环障碍,发生耳聋。

回答4:

考虑突发性耳聋,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内耳血液循环障碍,缺乏营养,同时感冒之后病毒感染损伤到听神经或是感染上行至中耳鼓室腔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声音传导障碍故听力下降。建议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品,同时继续服用降压药物控制好血压,鼓室图明确突聋原因,服用甲钴胺营养内耳神经,银杏叶片改善内耳血液循环以改善听力。

回答5:

您好:人的听觉阈提高,称为听阈上移或听力损失,又叫失聪,俗称耳聋,有年老引起的,有噪声导致的,也有疾病,外伤等造成的.为延缓听力衰老和保持耳的健康,必须注意预防保健.要避免噪声危害,远离噪声环境或采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