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枝委陵菜、大花委陵菜、莓叶委陵菜、细叶委陵菜、等齿委陵菜。
委陵菜的功用主治
祛风湿,解毒。
治痢疾,风湿筋骨疼痛,瘫痪,癫鹅绒委陵菜痫,疮疥。
①《中国药植志》:治阿米巴痢。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痢疾,母猪疯,羊癫疯。
③《东北药植志》:煎汤洗疥疮。
④《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
治赤白痢下,风湿疼痛,瘫痪。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浸酒。
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撒。
采集加工
4~10月间采收。
将带根全草除去花枝及果枝,晒干。
或将地上部分茎叶全部除去,仅用其根。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⒈全草前剂用平板打洞法,对志贺痢疾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⒉该品体外无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
⒊翻白草中提得成分富马酸、没食子酸酸、原儿茶酸、槲皮素、柚皮素、山柰素、间苯二酸,对福氏和志贺痢疾杆菌具有抑菌作用,尤以没食子酸和槲皮素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9ppm/ml和37ppm/ml。
委陵菜(原变种)(学名: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var. chinensis):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形,稍木质化。花茎直立或上升,高20-70厘米,被稀疏短柔毛及白色绢状长柔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5-15对,叶柄被短柔毛及绢状长柔毛;小叶片对生或互生,边缘羽状中裂,裂片三角卵形,三角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基生叶托叶近膜质,褐色。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梗长0.5-1.5厘米,基部有披针形苞片,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直径通常0.8-1厘米,稀达1.3厘米;萼片三角卵形,副萼片带形或披针形,比萼片短约1倍且狭窄;花瓣黄色,宽倒卵形,顶端微凹,比萼片稍长;花柱近顶生,柱头扩大。瘦果卵球形,深褐色,有明显皱纹。花果期4-10月。 细裂委陵菜(学名: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var. lineariloba Franch. & Sav. Fnuxu. Fl. Jap):
又名线叶委陵菜,该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小叶片边缘深裂至中脉或几达中脉,裂片狭窄带形。 疏齿委陵菜(学名:Potentillachinensis Ser. var. oligodonta Hand.-Mazz. ):
其特点是叶肥厚,有小叶4-9对,至少在幼时上面被灰色绒毛或以后被丛卷毛,下面被白色绒毛,尤其顶端和边缘有稀疏长柔毛;小叶带状,长圆形,顶生小叶比其余小叶稍长,全部小叶几乎深裂至中脉,两边仅有2-7裂片,小裂片带状长圆形,稀近镰形;顶端急尖。模式标本采自山西运城中条山。
委陵菜(原变种)品种分类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形,稍木质化。花茎直立或上升,高20-70厘米,被稀疏短柔毛及白色绢状长柔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5-15对,叶柄被短柔毛及绢状长柔毛;小叶片对生或互生,边缘羽状中裂,裂片三角卵形,三角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基生叶托叶近膜质,褐色。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梗长0.5-1.5厘米,基部有披针形苞片,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直径通常0.8-1厘米,稀达1.3厘米;萼片三角卵形,副萼片带形或披针形,比萼片短约1倍且狭窄;花瓣黄色,宽倒卵形,顶端微凹,比萼片稍长;花柱近顶生,柱头扩大。瘦果卵球形,深褐色,有明显皱纹。花果期4-10月。
北京大兴北方常绿基地-委陵菜
细裂委陵菜
又名线叶委陵菜,该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小叶片边缘深裂至中脉或几达中脉,裂片狭窄带形。
疏齿委陵菜
其特点是叶肥厚,有小叶4-9对,至少在幼时上面被灰色绒毛或以后被丛卷毛,下面被白色绒毛,尤其顶端和边缘有稀疏长柔毛;小叶带状,长圆形,顶生小叶比其余小叶稍长,全部小叶几乎深裂至中脉,两边仅有2-7裂片,小裂片带状长圆形,稀近镰形;顶端急尖。模式标本采自山西运城中条山。
朝天委陵菜:朝天委陵菜跟委陵菜用途差不多,都是可以食用,并且具有不错的药用价值,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可以酿酒,酿出的酒清香并且具有清热解毒等等效果。
三叶委陵菜:三叶委陵菜就跟它的名字一样,枝叶是由三片叶子组合而成,在3-6月份花朵盛开时黄色的花朵吸引着不同的观赏者的目光,虽然花朵体型小但是数量众多,观赏效果也是不错的。
匍匐委陵菜:匍匐委陵菜花朵盛开时间为4-9月份,可持续时间为6月份,可见花期很长,当花朵盛开时花朵盛开方向朝上,尤其是在草地中种植更是可以突出匍匐委陵菜观赏价值,很好的形成鲜明对比。
莓叶委陵菜:莓叶委陵菜其特点主要是药用价值,因为这是国内最常见的一种药材,最常见的功效为疝气、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等病症。服用方法为内服,清洗干净以后煎汤食用即可。
北方常绿公司大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