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的时候,滴滴就开放第三方平台,作为传统品牌的广汽、东风等车企与滴滴达成协议,在滴滴的开放式可以打到这些车企的产品,当然客观证明,滴滴在放低姿态应对出行市场。
一度成为行业老大的滴滴,市场份额占比超过90%,但是6年亏损390亿人民币,对于滴滴来说着实吃不消,而且去年伴随着顺风车下线,对滴滴出行的业务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使得曹操出行有了“可乘之机”,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应该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在发展出行,确实理念非常新颖,市场前景无限放大,但是相对于现实来说,优秀的理念,到执行的素质不均等的司机朋友,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可以说,出行市场的巨大诱惑使得众多电商平台纷纷进军,但是客观来看,滴滴认识行业龙头,但是顺风车时间及各种负面消息,让其他企业有了机会得以拓展机会,而且其他电商采用的聚合模式是拥有极强竞争力的,注重各方面联系,对滴滴形成强大竞争力。
对于现今的滴滴来说,面临“压力山大”的负债,再加上众多电商的直面竞争,在采用“闭门造车”的策略显然不足以应对市场,所以在近期接受丰田6亿美金的投资,又对第三方平台开放,表明滴滴已经注意到问题所在,是否会逐步走向合作共赢,还需要观察。
不可否认的是,滴滴占据的市场优势是其他电商不可比拟的,首先具有先发优势,早先登录中国出行市场,其次就是最重要的市场份额问题,是其他电商可望不可即的,就说最近舆论热点T3出行,众多电商加盟,又对执行端做了怎样的规范之类的,但是说的再好也是纸上谈兵,需要付出实践,而滴滴最近反映出的焦急情绪,就是顺风车,虽然在整改过程中积极改进,但是具体上市时间还是不不详,而且之后的出行市场是否会像汽车市场一般采取残酷价格战模式,也是需要我们观察的点。
他们是可以走向市场的,已经妥协了。
曝光无良滴滴坑骗车主!我在工作城市注册滴滴两年多,5月底被运管罚款一万。报了滴滴接到他们相关部门回复,说我外地车牌不与解决,让自己承担一切。我问她当时在工作地注册时就是同省外地车牌,两年多滴滴在我工作地派了四千余单,也考取了人证,也没有滴滴任何部门提示过我不能外地接单。如果说外地派单滴滴不负责后果只管派单收钱,只能说滴滴无耻之极!提醒车主要有双证要改保险,不然出事了滴滴和保险公司都不会赔付一分钱!
打车难不是因没网约黑车是逻辑错乱不能互为因果因为正规出租车投放不足。运力不足是暂时局部问题能够缓解的,但任何措不可能彻底解决也不需要。凡事都是利弊考量正规车租车也可网约,不是网约黑车独门绝技让黑车平台无成本造成联手银行信贷车企无限传销式发展道路拥堵不堪空车满街跑环境破坏,纠纷凶杀不断。网约黑车破坏了社会秩序、竞争经营秩序、增加社会管理成本负担,让专业合法的职业者去做专业的工作更安全规范成为空谈。
应该是一定的妥协,为了更好地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