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曾、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男,如双头号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海内经》介绍了海内名国的内俗习惯和上古的一些珍贵动物,以及古代的一些传说,语言生动,情节离奇,阅后回味无穷。《大荒经》介绍了大荒外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奇风异俗等等,令人爱不释手。此外,《山海经》还介绍了上古的天外来客、异邦奇曾等……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人们正确认识民族历史的同时,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它们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它们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我们特推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丛书。这套丛书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精选我国历代经史子集名著多种,以古籍名著今译的形式出版。我们首先重点选取我国古代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科技各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历史巨著,又兼及历史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著名选本。考虑到普及的需要,考虑到读者的对象,就每一部名著而言,除个别是全译外,绝大多数是选译;即对从该名著中精选出来的部分予以译注,译文力求准确、畅通,免去了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适应快节奏的时代,使读者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使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愿意去读,都能读懂,以便从中得到教益。
抟泥造人、炼石补天的始祖神女娲
女娲是华族传说中的人类之母
论及神话,人们立刻会想到古希腊、古罗马,想起雅典娜、阿波罗,想起维纳斯、丘比特。其 实,中国也有毫不逊色于世界任何地方的或瑰丽或悲壮、或奇诡或缠绵的神话传说,这些神和神性英雄的故事,大多集中于《山海经》一书。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西方大荒的栗广之野,有十个神人守卫在道路中央,他们是女娲的肠子化就,名叫女娲之肠。女娲是华族传说中的人类之母。当宇宙由混沌而渐渐清廓,轻清的物质上浮,重浊的物质下降,天上仅有太阳月亮,地上仅有草木山川,世间寂静又荒凉。时光流淌了不知多少年多少代,大神女娲才从亘古中醒来。
她在天地间行走,觉得孤寂和无聊。她来到波光粼粼的大湖边,见身影在湖水里摇曳,心里亦随之一动,跪下一足,伸手掬起带水的黄泥,仿照自己模样,揉捏出一个个小东西。小东西们一著地,即蹦跳嬉闹起来,围著她打转。女娲不歇手地捏啊揉的,累得头晕目眩,不耐烦了,顺手拔起一根缘山而上的参天紫藤,用力一按,那藤便搭在地面,蘸足了泥浆,再一挥手,紫藤带著泥浆一道翻身,溅得地上星星点点,竟纷纷变成了她先前做的小东西,只是大半呆头呆脑,肥瘦不均。
女娲一时兴起,飞快地舞动藤条,泥点暴雨似地从藤上飞溅开来,那小东西撒得遍地皆是,有哭的有笑的,满世界的跑。女娲和著泥水捏成的、抡起紫藤撒出的东西就是人,他们有男有女,繁衍生息,绵延了一代又一代。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之后,一向太平无事。忽一日,天地大冲撞,继而天地大残毁,支撑著苍茫天穹东南西北四个边角的四座天柱山折断了,天上崩开一条巨大的裂口,地面也爆裂塌陷,烈焰从地心迸发,焚毁森林;洪水从渊底喷涌,漂走山岭;妖魔鬼怪,恶禽猛兽,趁机肆虐;亿兆生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女娲闻天下生民吁天求助之声,发大心愿,杀水妖黑龙平息水患,断巨鳌四足重建天柱,然后进行伟大的补天工程。女娲赴四方拔取芦柴,搬运至天的裂口下面,堆积如山,高与天齐;接著去寻找与天一色的青石,由于地上没那麽多,只好再拣些白石、黄石、红石和黑石,放在柴堆上面;趁昆仑山古森林的大火还没熄灭,从那里抽出一棵带火的大树点燃芦柴,火焰忽地窜起,照亮了整个宇宙,昆仑山上的红光顿时黯然失色,那五色石都被燃得通红。慢慢的,石块熔化了,饴糖似的流淌在天的裂缝中。待到芦柴成灰,看天空,青碧一色,仿佛从未破损过一般。
女祸此时才感觉真累了,她抹一抹如瀑布般奔流的汗水,顾不上休息,弯腰去捧芦灰,填在地上裂开的大沟大壑里。天修复了,地填平了,女祸用尽力气,她躺下了,躺在日月星辰之下,躺在青山绿水之上,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
《山海经》是一本著作。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记述志怪、地理知识、民风民俗、科学医学、宗教信仰等内容的充满神奇色彩的著作,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神话传说故事均源于此。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