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会一项科学技术,无论是对于未来的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对于科学的兴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科学小实验,对建立兴趣来说,是很有用的一种途径。
一、和孩子共同参与食物的烹调。可别小瞧烹饪,这可是掺杂了特别多的化学反应,让孩子一起去烹饪,也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科学小实验。
举个例子,就好像制作包子,首先就需要和面,然后要加入酵母等一系列材料,这其中的发酵过程,就算是一次实验。看着面团逐渐膨大,实际上就是酵母呼吸产生气体,然后把面团内部给撑大了。
又例如某些食物,在加热过后,就会产生颜色的变化,这也是一次科学的小实验。
做家务,确实是挺日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其中也隐藏着不少的科学实验。
例如洗衣服的时候,要加洗衣液或者洗衣粉,再揉搓衣服,就会产生很多的泡沫,这就是表面活性剂在暗中生效,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所以就会产生泡沫。生活中水滴的产生,就是表面张力的作用。而洗衣液或者洗衣粉,能够把衣服洗干净,这也是暗含着不少的科学知识。
又例如去除厨房的污垢,水壶里的水垢,也是利用了不少的化学原理,可以说是科学小实验。
也许不少读过初中的人都知道,淀粉遇到碘,就会变蓝,但是除了在学校实验室,在日常生活就很少会做这样的实验。但其实,要想在家里做类似的实验,也是很方便的。淀粉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例如米饭中就含有淀粉,消毒用的碘酒中就含有碘。
这些科学小实验在家跟孩子一起做,有趣又生动,孩子都喜欢!
4~8岁是孩子思维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
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对周围事物好奇,拆拆这个,拼拼那个,喜欢动手探索。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带孩子接触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对于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孩子动手能力都很有帮助。
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实验,激发孩子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从小建立起科学思维和创造思维。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3个在家就能做的趣味小实验,和孩子一起动起手来,感受科学的魅力吧!
1、用水让牙签变身小星星
准备材料:牙签、吸管、一杯水。
实验步骤:
1)把每根牙签掰成v形,注意不要把牙签掰断。
2)把牙签拼成下图中的样子。
3)把吸管插入杯子,吸取少量的水。
4)把水滴到牙签的中间,牙签慢慢散开,变成了五角星的形状。
实验原理:
这个实验利用了水的张力。由于牙签由木质纤维构成,沾水后断裂处会吸水,所以半断掉的牙签会有重新伸直的倾向。同时,水的表面张力扩开了被折断的两半牙签,因此,拼合的牙签就变成了五角星了。
2、牛奶中的彩虹
准备材料:牛奶(最好用过期的噢)、色素、洗洁精、棉球、盘子
实验步骤:
1)将牛奶倒进盘子里,色素滴在牛奶上,不同颜色隔开放。
2)把棉球粘上洗洁精,放入牛奶中央。牛奶便和色素一起散开了。
实验原理:
因为牛奶密度略高于色素,所以几种色素加入后可以短暂漂浮在牛奶表面。因为洗洁精是分子比较活泼的液体剂,加入洗洁精后,分子运动会快速扩散,从而带动色素的扩散。
3.三原色“变色”实验
准备材料:玻璃杯、无纺布、颜料
实验步骤:在三个玻璃杯中倒入水,分别加入红色、黄色、蓝色染料,把无纺布如图所示放进杯子中。
实验原理:红色,黄色,蓝色是颜料的基础色,其他所有的颜色都可以通过这三种颜色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