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是靠什么联系的

2025-02-24 21:28: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岛上书店》里有这样的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孤城。

我始终不相信这句话,就算是一座冰城,最后也会有人来,融化它的高冷和坚不可摧,总有一处阳光会找到这里。

人的最初是一种情感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靠一种情感来连接的。当你去问一个小孩子,“你为什么会和他成为好朋友呀?”,他们会仰起头,满脸天真的看着你,然后露出最灿烂的笑容,回答道:“他对我好,他可以陪我玩啊。”

他们会用这种最单纯,最简单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那时候他们的朋友很多,不会有很多的外在因素,只要待我好,这就够了。

我记得,我前一阵子逗小侄子玩,我像很多大人那样,打趣的问他:“在这群人中,你最喜欢谁呀?”他用稚嫩的声音,毫不犹豫的说出了:“姑姑。”

“那,为什么不是妈妈呢?”

“妈妈经常会凶我,但是姑姑不会。而且姑姑每次来,都会带好吃的给我。”他一边说着,一边“咯咯”的笑着。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对“快乐”的定义很简单,也许就是吃到了美食;也许就是得到了心仪很久的玩具;也许就是黑夜中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甚至,有可能是买到了一支好用的笔。

他们没有太多的烦恼,无忧无虑,就连故意生气,嘟起小嘴的时候,还会有人去逗他们开心。社会不会因为他们的过错,而给他们太多的责罚,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这只是因为,他们还是个孩子,大家都会给予理解和谦让。

但当我们开始懂得了索要,和争抢的时候,其实那时候的我们,已经慢慢地开始变得物质了。我们会因为一辆小汽车,而争吵打闹一顿。妈妈说:“你要懂得谦让,将这些玩具让给他人。”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即使真正让出了玩具,内心还是不服输的。

你会在内心开始问自己,凭什么本该属于我的东西,却让给了其他人,会在内心里抱怨妈妈的偏心,和不公平。就在这时候,我们经常开始质问自己,到底是不是亲生的,如果是,那父母又为何会这样。

其实,人的自私与贪婪,从那时候开始,就已经慢慢显露出来了。有一些大概是人的本性,你可以使它愈发张扬,同时你也可以端正,和收敛自己。

当你经历了许多事情以后,你学会了用现实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你心中的童话王国开始崩塌。慢慢的,你会发现,也许丑小鸭永远也变不成白天鹅;灰姑娘和王子之间,被所谓的“势均力敌”所阻挡,你原本的世界观开始崩塌。很多以前你敢的东西,现在不敢了。 以前可以肆无忌惮的,说着一些狂妄自大的话,直到最后,也开始消沉了。

我们开始鄙视以前的自己,而习惯现在的自己。明白了,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一个人,会去纵容你的。

十点电台里,有一位很厉害的主播,在跳槽到电台之前,她是一位每天上下班,需要打卡的白领。曾经因为一次文案的校对出现,而遭到了上司的冷落。以后,很多重大的文案,都不会再找到她。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那句话,一次做的不好,是冷落,如果你的错误出现了三次,那你就可以回家了。

没有人会为你的错误而买单,你要学会自己去承担一切。

你身边的好友开始逐渐变少,那些曾经夸下海口,说要一辈子做彼此的天使,最后还是因为某些原因,在中途就散了。你们生活格局,接触的世界不同,使你们很难再有联系。

我们开始刷新朋友圈,找出那些和能自己势均力敌的,对自己有价值的人。也许,就在这时候,我们沾染了很多社会的属性。这样是带有着社会属性的,可是,这又是必然的结果。试想一下,两个生活在不同层次的人,又如何要求他们,在一个精神层面上进行交流?人的本性,是一种用嘴交流的语言动物,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了语言交流,又怎么会有紧密联系呢?

所以,人是情感动物,最后却又,不得不变成了社会的属性。

其实人一生的情感,亦是如此。一开始相爱的两个人,经过了岁月和时间的打磨,有些人的爱情,慢慢地向亲情转变,最后对彼此都有了枷锁。

这大概就是很多中国式的父母,即使最后对彼此都没有了情感,他们也会这样将就的,走完一辈子, 他们身上背负着太多的枷锁。那些很多时候,他们想丢弃,却又无法舍弃的责任。

为什么外国人不愿意将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婚?他们没有一系列的精神枷锁,和责任。他们是以个体在这个世界生活,而中国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大家子。

我对你有所依赖,同时你也需要我,隐藏着的关系线索,变得越来越清楚,在潜移默化之间,给彼此加上了枷锁。

所以,我常常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一开始是一种情感,最后却变成了一种枷锁,变成了社会属性,学会了理智和现实,这大概就是生活教会我们的。

我是 夏木兮

喜欢用声音和文字,来和这个世界交流。希望这些可以给予你,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