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常帐户盈余

2025-02-25 07:38:5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经常账户的盈余是由于投资过热和潮涌现象形成产能过剩,国内消费相对不足,当然要增加出口,使得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同时,和资本账户的盈余一样,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克服外汇短缺的瓶颈限制,我国也在80年代中期制定了鼓励出口的各种退税政策,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为了补偿出口因而降低的竞争力,出口退税的幅度有所加强,这些政策一直延续使用。经常账户的盈余除了内因之外,也与美国财政赤字和居民储蓄率低,国内需求大于国内供给,只能靠国外的供给来平衡,而导致经常账户赤字的外因有关。

中国外汇储备过万亿,这是大家早就预料到的一个变化,因为数据一直很稳定地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在持续地增长。从定义上说,外汇储备是经常账户的赢余和资本帐户中私人交易的赢余相加的结果。中国的外汇储备从统计关系上来看,主要是贸易账户的盈余特别大导致经常账户的盈余特别大,而贸易帐户的盈余又主要是加工贸易的盈余,根据计算结果,非加工贸易基本上与传统经济学讲的双缺口模型一致,是持续的、不断扩大的赤字,就是加工贸易导致贸易赢余,贸易赢余导致经常帐户盈余,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资本帐户,主要是FDI,导致私人帐户资本净流入的增加,从而导致外汇储备的飙升。

回答2:

经常账户的盈余是由于投资过热和潮涌现象形成产能过剩,国内消费相对不足,当然要增加出口,使得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同时,和资本账户的盈余一样,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克服外汇短缺的瓶颈限制,我国也在80年代中期制定了鼓励出口的各种退税政策,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为了补偿出口因而降低的竞争力,出口退税的幅度有所加强,这些政策一直延续使用。经常账户的盈余除了内因之外,也与美国财政赤字和居民储蓄率低,国内需求大于国内供给,只能靠国外的供给来平衡,而导致经常账户赤字的外因有关。1991年美国经常账户尚有占GDP比重为0.1%的盈余,1992年转为占GDP比重为0.8%的赤字,此后,这一赤字的比重一路上升,到2005年达6.6%。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它的贸易赤字占GDP的比重这么高,世界上其他和美国贸易关系紧密的国家必然会表现为巨额贸易盈余。最后,2005年以来经常账户盈余的大量增加则和投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投机有关。我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开放,投资者仅能利用高报出口价值、低报进口价值,或是,假技术转让等等不一而足的方式将外汇汇入我国换成人民币,这些手段都会加大我国经常账户的盈余。日本和台湾地区在80年代中面临币值升值压力时也出现过同样的现象。
详细内容可点击查看
参考资料:http://www.macrochina.com.cn/xsfx/xspd/200707310873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