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扩写作文800字!!不要求太有水平!!语句通顺就行!!

2025-04-28 16:32:2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大历元年秋,唐王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然而在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客居他乡的背景下,《秋兴八首》诞生了。当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其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派萧森景象。”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

“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

起笔两句,最称警挺,已摄秋景之神。前两联极写绝塞萧森秋景,有笼盖八章之势。江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紧。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到夔府的往复。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诗人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

“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咱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意,思乡之情,皆在不言之中。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回答2: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身后山城中家家户户在朝晖里一片寂静临江而建楼宇矗立在青翠中连着两天就在小舟里过夜听到渔人半夜里还在泛舟打鱼初秋光景燕子又开始迁徙了我也想学学匡衡刘向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却总是事与愿违年少时同窗中有很多已得了高官厚禄衣裘骑马富贵显赫但却还放弃追逐功名利禄

  山郭里千家万户在朝晖中静静长江岸边楼台这时像以往一样坐落在青翠里连着两日睡在小船上半夜里总有渔人出来泛舟捕鱼秋意清浅时候燕子又开始了迁徙匡衡可以直谏刘向校对了大内五经秘书我空有抱负想助君王一臂之力但事与愿违少年同窗里有多人已做了大官每日衣裘骑马富贵一时他们为了更奢侈享乐依然追逐着功名利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