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粘性土和饱和黏性土有何区别啊

2025-04-28 04:10:3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饱和土含水量已经达到极限,再也加不进更多水的土,典型例子是淤泥。非饱和土指的就是含水量没有达到极限,还能渗入更多水分的土。具体区别如下:

1、饱和黏性土颗粒排列比较松散,颗粒间的孔隙大;一般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等特点。土颗粒大小分布不均匀,直径大小多分布在0-10微米之间,但也有大的颗粒集合体直径超过20微米,甚至更多。

2、饱和黏性土颗粒形状多呈椭球状,球状,板状;颗粒多以边一面、面一面方式接触为主。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颗粒和孔隙均变小,结构越来越密实,更多的颗粒变化为以面一面接触为主。


扩展资料:

无论垂直面还是水平面,土颗粒多呈椭球状。对于原状土样,水平面、垂直面的形状系数比多在1.2之间。但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水平面的形状变化不显著,仍以1.5-2.0之间居多;但较圆的颗粒逐渐被压扁,取而代之的是形成狭长且扁的颗粒。

统计结果表明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在加载过程中,水平面上的颗粒发生转动促使水平面形成较圆滑的颗粒。对于垂直面,这种现象表现得较为明显,即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颗粒越来越呈现椭球状,由初始的系数比1.0-2.0变化到2.5-3.0,且当荷载为800 kPa时,狭长而扁的颗粒数量急剧增多。

土团粒被压扁,这种现象也和前面各向异性特性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饱和粘土

回答2:

1、含水量不同

饱和黏性土的含水量已经达到了上限,再也加不进更多水,典型例子是淤泥。然而非饱和土的含水量没有达到极限,还能渗入更多水分。

2、渗透性不同

对于饱和土,渗透性很强,经常用于建筑材料;而非饱和土,渗透性较弱,土壤之间有空气存在,一般不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扩展资料:

饱和粘土的渗透特性

在饱和粘土的固结理论和渗流计算中, 一般都沿用达西(Darcy)渗透定律,即渗透速度。与水力比降落间呈直线关系

但是达西定律是以干净砂子的渗透试验成果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经验关系对于饱和粘性土, 特别是在小水力比降下, 其渗透规律是否同样遵守达西定律, 长期以来虽有许多人做过研究, 但所得结论却各不相同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

1、遵守达西定律, v-i关系为通过原点的直线,如图a。有人还认为所报导的偏离达西定律的试验成果中, 有些可能是试验误差所带来的虚假现象.

2、偏离达西定律, 并存在一界限比降, 在水力比降小于该界限值时不发生渗透, 如图b, 该界限比降称为起始比降

3、偏离达西定律, 但不存在起始比降, 在小比降时v-i呈曲线关系, 如图c, 并建议用另外的经验公式代替达西定律的表达式.

已有人将后两种非达西的渗透规律用于固结理论和砂井设计等方面, 得出和古典固结理论极不相同的结果同时, 土体强度和渗流理论也都与其渗透特性密切相关因此, 饱和粘土渗透特性的研究在土力学中理应占有相应位置, 但土力学工作者研究这一课题的却甚少.

饱和粘土在小比降下非达西渗透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试验误差引起的虚假现象, 也有粘土中渗透水流的固有属性,为了更好地研究饱和粘土的渗透特性,
有必要研制一种能排除各种试验误差造成的影响, 使试验成果更能反映粘土渗透固有属性的渗透仪器这种仪器应能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整个系统应该是密闭的, 使测流、测压都不受蒸发的影响。

2、能保持常水头, 并能在小比降下进行试验及取得稳定可靠的试验成果。

3、能在土样内施加倒压力, 以保证其完全饱和。

4、土样与盛土环间应密切贴合, 不能有接缝漏水, 并便于在试验过程中随时检查。

5、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试验, 以避免因温度变化而造成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饱和黏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饱和土

回答3:

饱和和非饱和是针对土的含水量而言的。饱和土是指含水量已经达到极限,再也加不进更多水的土,典型例子是淤泥。非饱和土指的就是含水量没有达到极限,还能渗入更多水分的土。通常土体的饱和土会影响到土的力学性质,对建筑规划意义重大,所以进行土建之前要先做土力学性质试验。
目前市面上最先进土工试验仪器是英国GDS品牌,饱和土及非饱和土试验仪器都有,例如三轴仪、动三轴、固结仪、剪切试验仪器、空心圆柱、共振柱等。GDS在国内有120多个用户,欧美大地独家代理,售后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