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翻译《鬼谷子·抵巇》“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2025-04-02 13:28:5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其实你已经看出了这段原文的关键问题。要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可从原文的两个方面来解读:

一、从原文“反往以观来”解读:
在这句原文中,鬼谷子已经讲清楚了“远近”是指时间距离。因为在这句原文里,所用的“往”和“来”都是时间词,所以对应“远”肯定也是指事发时间,即:指的是还没有发生的事,也就是未来之事。由此可推出与“远”相对应的“近”也是指时间,而不是指事发地点的距离。

二、从原文的逻辑关系解读:
假设“远近”是指事发地点的距离。如果是指发生在当前的事,无论事发地点的距离远近,只要能“察其辞”,就能了解(“见”,动词,取“了解”义项),显然与事发地点的距离无关;反之,无论事发地点的距离远近,只要不能“察其辞”,就不能了解,显然也与事发地点的距离无关。
如果是指还没有发生的事(未来之事),无论未来事发地点的距离远近,只要能做到“反往以观来”,就能了解(“知”,动词,取“了解”义项),显然与未来事发地点的距离无关;反之,无论未来事发地点的距离远近,只要不能做到“反往以观来”,就不能了解,显然也与未来事发地点的距离无关。

由上可见,原文所指的“远”就是指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近”就是指已发生在当时的事情,所以“远近”是指事发时间的距离,而并非指事发地点的距离。

所以原文的大意是:事发当前却不为了解,是因为没有审察且不清楚情况的缘故;事发未来却已经了解,是因为了解过去且能推知未来的缘故。

回答2:

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

就近不可见的原因在于天天见面反而没有洞察别人的细微言辞;

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远而可知的原因在于距离遥远反而不放心要亲自验证。

回答3:

这是鬼谷子的“抵巇术”,应该房立本的较准确,从哲学的层面上看,从辩证法来讲,空间、时间都准确,且不是唯一,而是结合。

回答4:

原则上三种解释都没有错。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有时古文给我们传达的是一种意象,并不是具体精准的意思特指。我相信鬼谷子想要表达的要比我们解释理解的深厚的多。说说我自己的理解吧:有些事情(情况)发生在我们身边(眼前),而我们却浑然不觉(未意识到、视而不见、看不清),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留心去观察周围的情况去体会,分析,推测;有些事情(情况)距离我们还很(遥远)远,我们却能清楚地知道(将会)是怎么回事,那是因为我们借鉴了过去所发生的,分析料定了(以后)(远处)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