扺掌而谈 《战国策·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交浅言深 《战国策·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肩摩毂击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痛入骨髓 《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卧不安席 《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画蛇添足 《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南辕北辙 《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伤弓之鸟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兵临城下 《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无可奈何 《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前倨后恭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三人成虎 《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悬梁刺股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
倚门倚闾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安然无恙 《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亡羊补牢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惊弓之鸟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纵横捭阖 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安步当车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公子王孙 《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王孙公子 《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图穷匕见 《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犬兔俱毙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
不自量力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自不量力 《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同甘共苦 《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城北徐公 《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百发百中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旷日持久 《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门庭若市 《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忧国忧民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国富兵强 《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随踵而至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得寸进尺 《老子·道德经》:“不敢进寸而退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左支右绌 《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羽毛未丰 《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寝食不安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挥汗成雨 《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摩肩接踵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远交近攻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见兔顾犬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比比皆是 《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田父之功 《战国策·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大璞不完 《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不遗余力 《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犹豫不决 《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百步穿杨 《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白虹贯日 《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贸首之仇 《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仇也。”
折冲尊俎 《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抱怨雪耻 《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干将莫邪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米珠薪桂 《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天府之国 《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胡服骑射 《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积羽沉舟 《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寝不安席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旷日弥久 《战国策·赵策三》:“太子丹曰:‘太傅这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两虎相斗 《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排难解纷 《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以一当十 《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高枕无忧 《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四分五裂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
门闾之望 《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曾母投杼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
合从连衡 《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挥汗如雨 《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比肩而立 《战国策·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招贤纳士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甘苦与共 《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被山带河 《战国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接踵而至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势不两立 《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首身分离 《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图穷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一举成名 《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积少成多 《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长驱直入 《战国策·燕策二》:“轻卒锐兵,长驱至国。”汉·曹操《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直入敌围者也。”
反璞归真 《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披坚执锐 《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前功尽弃 《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天崩地坼 《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天崩地裂 《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早出晚归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北宫婴儿 《战国策·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扶老携幼 《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归真反璞 《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时不可失 《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委肉虎蹊 《战国策·燕策三》:“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曾参杀人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
安步当车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用慢步行走当做坐车.《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不遗余力 ——不遗余力的意思: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不翼而飞——比喻物品突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侧目而视 ——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易误解为尊敬.《战国策·秦策一》“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
反璞归真 ——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战国策. 齐策》记载: “反璞归真, 则终生不辱”高枕无忧 ——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也比喻放松警惕.《战国策·齐策四》:“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汗马功劳 ——比喻征战劳苦.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大功劳.现泛指大的功劳.《战国策·楚策》
狐假虎威 ——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战国策·楚策一》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战国策·齐策二》
挥汗成雨—— 挥:洒,泼.形容人多.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也形容出汗多.《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狡兔三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狐假虎威,鹬蚌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