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君是爵位、封号,不是职位,所以在现在没有对应官位。
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
知州则相当于地级市代理市长。
知县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行政长官,如县长。
古代官位等级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统知府。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
一个具有实际的行政职能,另一个代表了官僚主义的口味。自秦汉衰亡以来,等级的形式和来源,等级的数量和种类都是复杂多变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能反映出相关的政治变化,分析其原因可以揭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些重要特征。
另一种主要用来安排官僚的等级等级,属于“等级阶级”。后者的权责规定有时只是一个名称,但具有不可忽视的等级含义:用来增加威望、给予待遇、确认等级、提供起点或调职阶梯、提供候选人、预留或安排多余职位。
以前授予的许多官衔都属于这种类型。当然,在职能办公室和品位办公室之间,也有大量既有职能又有浓厚品位色彩的官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县
武安君,古代封号.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
武安君这个职位,是奖励给在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将领的。没有什么所谓的级别。因为人家是个爵位,有战功的可以获得。这个职位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只要是得到这个职位的人都得死,准确点说,就是因为工高震主这个问题,历史上所有都到武安君这个称号的人最有名的就是白起和李牧,这两人有个共同点都死了。(被自家的君王)准确点来说是因为这个职位功高震主毕竟要在战场上有重大表现才能成为武安君。功劳高不高且不说而且必然得有一定的兵权除了白起是因为触怒了秦王以外大多数玩君的死因都是因为功高震主。
武安君是封号不是级别,提到武安君我们都会想到白起。白起的爵位在秦朝二十军功爵制中位于16的大良造。这个大良造是何级别呢?它是握有实权的最高军事官职。上面那四个爵位都是虚职,一个空头衔而已。所以,白起的职位很高,级别也很高。相当于现代的军委主席兼国防部长兼三军总司令。
相当于 政治局常委 参与国家政治 经济 军事等决策还享有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