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易发人群有哪些
“脉管炎”这个名称在老百姓中的知晓率颇高,但大多数人对脉管炎的认识却是完全错误的,甚至很多非血管外科的医生也会搞错,并误导病人,以至于以讹传讹
真正的脉管炎就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要明确诊断,必须特别注意病人是否为男性青壮年、香烟消费者等易患人群。否则,脉管炎的诊断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经常被误诊为脉管炎的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动脉栓塞、多发性大动脉炎、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等。总之,当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时,千万不要随便将“脉管炎”的帽子乱扣,而应寻求专业血管外科医生的帮助,正确诊断,并接受合适的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该病病人有一些共同的生活背景,或者说易患因素,如寒冷环境、男性青壮年、体力劳动、烟草消费者等、据此,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些易患人群的形象,比如农民、建筑工人、矿工、士兵等。他们多为男性青壮年,身处寒冷、潮湿的环境,一般从事体力劳动,都嗜好抽烟。
在上述易患因素中,最明确、最直接的因素是吸烟。在吸烟、寒冷等因素作用下,中小血管发生持续痉挛,影响血管壁滋养血管的血供,导致血管壁发生无菌性炎症,并伴随血栓的形成,最终使血管发生完全闭塞。
脉管炎又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其中吸烟者发病率更高。脉管炎是由于动脉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闭塞,导致相应肢体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脉管炎临床表现初期是缺血肢体出现苍白发绀,下垂时又会皮肤发红。患者大多出现行走时疼痛,也叫间歇性跛行,走一段就要休息来缓解疼痛,有时会伴发游走性浅静脉炎,最终出现剧痛,静息痛,肢端坏死,最终不断截肢。
下肢动脉造影可以确诊脉管炎,一经确诊必须马上治疗,减低致残率,如果治疗得当,完全治愈也是有可能的。有一点必须提醒患者,必须戒烟!必须戒烟!必须戒烟!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可发生于全身各主要动脉,多见于腹主动脉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动脉。发生在肾动脉以下的腹主动脉与两髂总动脉者称为Leriche综合征。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男女之比约为6:1-9:1,发病率约0.7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下肢多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
(1)肢体营养。障碍肢体长期缺血,引起肢体营养障碍,主要表现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皮肤干燥,色潮红或紫红,汗毛脱落,小腿或足部肌肉萎缩。晚期可出现肢体溃疡或坏疽。且多属干性坏疽。
(2)疼痛,早期主要是间歇性跛行,即当病人行走一定距离后感小腿或足部肌肉胀痛或抽痛,如果继续行直,则疼痛加重,最后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再行走后疼痛又复出现。晚期病情进一步加重,病人常可出现静息痛。此种疼痛非常剧烈,经久不息,夜间为甚。病人日夜屈膝抱足而坐,彻夜不眠。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约40%的病人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在小腿或足部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常呈红色条索,结节状,伴有轻度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