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如何影响杂草的萌发?

2025-04-06 23:36: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温度是影响杂草萌发的重要因素,不同杂草种子或营养繁殖器官的萌发所需积温不同,如稗草,需积温100~120℃,鸭舌草需积温120~150℃等。多年生杂草营养繁殖器官萌发所需积温也不同,如水莎草,需积温100~120℃,矮慈姑需积温250℃,眼子菜需积温300℃,野荸荠需积温400℃,因此,除水莎草发生较早外,其余多年生杂草发生均略迟。
另外,各种杂草发芽温度均有一个范围,即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适温度,这种范围一方面反映出杂草种与种之间发芽对温度要求的差异,同时也表明同一种杂草种子萌发对温度要求也有差异。
据试验资料,稻田杂草种子萌发最低温度约在10~15℃,最适温度在20~30℃,最高温度为35~40℃。
某些杂草,发芽最低温度较低,如稗草、异型莎草等,起点温度在10~13℃左右,因而萌发较早,在前期变温较大的条件下,萌发较快,生长迅速,在与水稻及其他杂草竞争上处于较高的起点,往往成为为害较重的前期高秆杂草。牛毛毡萌发起点温度亦较低,在10~12℃,因而能提前抢占空间。一些一年生双子叶杂草,如节节菜、水苋,萌发起点温度较高,在16℃以上,因而萌发较迟,往往表现为荫生和中后期杂草。
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茎萌发的最低温度均较其种子萌发为低,大都在15℃以下,因而萌发早,极具竞争优势,而种子萌发最低温度则较高,如眼子菜在20℃左右,萌发迟、生长弱,在稻田杂草竞争中显得并不重要。
同一类杂草中,在最低温度发芽的虽是少数,但往往是最健康的种子,又由于萌发早,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萌发初期相对生长较慢,因而扎根深、生长较壮,极具竞争优势。在田间,除前期发生的稗草、莎草科杂草往往高出水稻外,还有一批一年生双子叶杂草如丁香蓼、鳢肠、水苋等长势较好,与水稻的相对高度可达0.8~1.0以上,这些都是在最低温度下萌发的少量杂草,这些杂草生长发育好、结实率高,在种的繁殖与传播上具有重要地位。在防除中,也往往因草龄较大而成漏网之草。
萌发的最适温度,意味着此时发芽数量多、速度也最快,如其他条件适宜,极易出现出草高峰。最适温度,对各类杂草及同一类中的大多数种子差异不大,这时应是防除的重点。
最高温度条件下萌发的杂草,常常是质量较差的种子,萌发生长虽较快,但较瘦弱,由于出草高峰已过,已不具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