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为何有些老人五十来岁就制作棺木了?有啥说法呢?

2025-04-26 23:36:4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记得大概是二十年前吧,也就是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几个木匠,带着墨斗爷子锯子之类的各种工具,在家里就住下来了,一连呆了大半个月,起初以为是给家里做什么家具,后来他们做的东西快成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做的是两副棺材。

我当时很害怕,就去问我爷爷,爷爷摸着我的头说,孩子,这是给我和你奶奶做的,等爷爷奶奶去世了,就会睡在这个里面,然后抬到屋后山上的祖坟里,永远的睡在那里。

爷爷跟我说这番话的时候,因为当时我年纪还小,其实是不太懂的。另外当时爷爷奶奶都还不算老,才五十来岁,能上山砍柴砍竹子,也可以下河摸鱼下地种田,身体好得不得了。所以当时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只是有点纳闷,爷爷奶奶现在身体还这么好,为什么就准备做棺材了呢?

许多年后我才明白,这里面有着许多出于现实的考虑。

1、人在五十岁后,身体状态慢慢就会走下坡路,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都会下降,说不好哪一天出个什么急症,人就没了。说实话,我觉得农村里的老人只要到了这个年纪,面对死亡都挺坦然的,所以才会在身体还算健康的时候,早早的考虑后事,比如说替自己先把棺木做好。

2、棺木做好以后,并不是马上就能用。棺木制作的时候一般用的都是湿木,做完后还要上油漆,全部做好以后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置放,一个是风干,二个是让油漆味散尽,这样才能用。所以得趁早将棺材准备好,免得到时候一下子来不及准备,就比较麻烦。在农村,有时候会出现人意外去世的情况,可能很年轻,五十岁都不到的也有,这样子大多数是没有准备棺木的,家里人只能想办法去找人借一副早已做好的棺木,但是绝对不会说马上做一副新的来用,就是这个道理。

回答2:

这是因为当时的人寿命都非常的短。所以他们早早的就为自己做了棺木。因此,旧时有“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种树”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