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无字碑西侧有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但是她自己的碑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有三种主流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自古以来,中国的帝王一般不会死前下诏对如何给自己撰写碑文而发表意见,而且最新考古发现,在无字碑的阳面,从上到下刻满了方格子,经考证,这些并不是后人刻上去的。这些方格子每个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整齐。只有一种可能,它们就是当初准备在石碑上刻字用的,而且已经准备好了碑文。根据留在碑面上的格子计算,碑文大约有3300多字。
那么,为什么已经准备好的碑文没有刻在石碑上呢?有这样一种推测:这个碑是拟好了碑文的,但是武则天得儿子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长期在惶恐中度日,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发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母亲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不说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了一块无字碑。
一个女人在古代能当皇帝,其困难是今天的人无法想象的,期间作出的种种政治活动,甚至是她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所以立无字碑让后人开评说她的功过是非····
1、武则天觉得自己功高德大,难以用文字来形容;
2、武则天希望由后人来评说自己的功过:
武则天破例给李治立碑,在她死后,李显应母亲遗诏在父亲的石碑旁立碑。武则天留给后人一片空白。这个一生都在追求独立特性的人,又一次用一块无字碑继续着她的独特和创造,给后人留下无尽的猜测和遐想。
既然爱她、敬她、恨她、怨她的比比皆是,而她作为一位正统意义上的女皇是不争的事实,在前无古人的时代状态下,对她没法有个公允的评论。因此是非功过,只有后人去评说了。
有三个说法:
1.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2.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不是文字所能表达。
3.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