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某地脱贫致富的案例。

2025-05-01 00:53: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脱贫致富路上大显身手

  发布日期: 2007-11-13 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近年来,利辛县农村涌现出3000左右经纪人,他们在脱贫致富路上大显身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旧城镇农民潘吉民,2000年6月自费购置一台电脑,从网上捕捉市场行情,下载信息1100多条,收到回复36次,不仅使自己年成交额达10万元,还通过农网与宿州、固始、长丰、合肥等地客商联系,为当地农民养牛提供棉籽饼饲料,既节减了饲养成本,也节省了外出费用。望疃镇芦沟村农民曹天华,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使生猪运输车由原来的3辆增加到现在的23辆,业务联系员由原来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136人,供货网点由原来的2个发展到现在的19个,营业额由原来的70万元/月,猛增到现在的850万元/月。他还积极联系3个农产品销售市场,2个中介服务组织,推动了当地15种农产品的销售,带动本地110余户农户脱了贫。 农村经纪人信息灵通,成为农民调整结构的引路人。去年,全县发展棉花西瓜套种8万亩,蔬菜15万亩,其它经济作物6万亩;新增改良黄牛8.72万头,三元杂交猪40.2万头,山羊4.5万只;全县养鸽200对以上的农户达200余户,养殖白玉蜗牛户达100多户。

  ----------------------------------------------------------------
  沾化县靠冬枣产业走致富新路
  2007-12-17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信息网
  在沾化县古城镇东辛村的一个冬枣园里,园子的主人周全友老汉说:“就是靠县里帮俺栽上的这6亩冬枣园,俺不但还上了前些年老伴治脑血栓欠下的债,今年还能有2万多块钱的存款。”

  10月13日,来自全省7个市20个县的扶贫办主任,45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齐聚沾化县,共同剖析一个依靠“一种水果成功脱贫致富”的案例。

  沾化县扶贫开发办主任马景刚介绍说,该县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林果产业扶贫开发战略”,已建成20多万亩扶贫冬枣园,像周老汉这样依靠冬枣脱贫致富的低收入群众已有4万多户25万人。

  沾化境内多为退海之地,盐碱涝洼成片,旱、涝、风、雹、潮灾多发,人民群众曾长期生活贫困。1994年,该县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在扶贫解困过程中,人们发现传统的救济式扶贫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人花完救济款还是穷,有的人年年等靠救济。针对这种状况,该县决策者转变思路,寻找能帮群众自身“造血”的路子,使贫困群众摆脱对救济的依赖,扔掉“拐棍”走上致富路。

  经过论证,该县把目光凝聚到品质独特、极具市场潜力的冬枣上,但当时冬枣仅限于农家庭院零星栽植,数量少,产量低。县里便集中扶贫资金,从培植苗木入手,把冬枣从庭院搬到大田。县里先后投入3300万元,为贫困村和困难群众提供苗木,培训人才,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至今已建成覆盖10个乡镇的20.4万亩扶贫冬枣密植园,230个村的4万多农户户均5亩冬枣园、庭院10棵冬枣树。去年,他们人均冬枣收入达到3000余元,现在已经走出“低保”奔小康。

  省扶贫开发办主任黄祖绍认为,沾化县成功探索出的冬枣产业扶贫路子,值得各地,特别是各林果产区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