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你在银行有一笔储蓄存款,当储蓄存款利率下调时,你会根据怎样的判断作出反应?

2025-04-25 15:00:3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如果是定期存款,我可以不去管它,因为定期存款在没到期的情况下,是不会随银行利率的下调而改变的。 如果是活期存款,我可以考虑取出存定期,因为活期存款本来利率就很低,如果在短时间内不用,就应该改成定期,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息。银行按揭除了上文提到的等额本息还款,还有一种等额本金还款。这两种房贷的还款方式大家都听说过,但是有时候会区分不开。 等额本息还款法,指借款人每月按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其中每月贷款利息按月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逐月结清。 等额本金还款法,指本金保持相同,利息逐月递减,月还款数递减。
拓展资料:
一,由于每月的还款本金额固定,而利息越来越少,贷款人起初还款压力较大,但是随时间的推移每月还款数也越来越少。采用等额本还款就是5307.27元,每月还款金额相同,金法,最后可以节约近18万元利息。而言前期还款压力稍大。建议觉得自己还款压力大可以选择用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以4.9%的利率等额本息法,每月资金比较充裕可以考虑在银行按揭100万元,按揭360个月,首月应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还6861.11元,利息随本金的减少而减少,所以每月应还款逐月递减,第360个月应还2789.12元。总的还款金额为1737041.67元,总的利息金额为737041.67元。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采用等额本金法,最后可以节约近18万元利息,但是相对本额等息法而言前期还款压力稍大。建议觉得自己还款压力大可以选择等额本息法,每月资金比较充裕可以考虑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
二,首先你要明白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利息是两个概念。存款准备金是银行和央行之间的关系。而利息就是我们切身相关的,利息高。如果是定期存款。如果是活期存款,我可以不去管它,就应该改成定期,因为定期存款在没到期的情况下,如果在短时间内不用,是不会随银行利率的下调而改变的,因为活期存款本来利率就很低,我可以考虑取出存定期,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息。

回答2:

取出存款,购买基金。
【拓展资料】
一、银行定期存款没到期是可以取出来嘛?
可以的。
1.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储户提前支取的必须持存单和存款人的身份证明办理;代储户支取的,代支取人还必须持有其身份证明,其利率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取款人还需在支付的凭单上签具支取人姓名。
2.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储户可以根据需要办理部分提前支取,验证手续不变,其利率提前支取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结付,留存部分按原存日期、原订利率到期支取时结付。整存整取定期储蓄每张存单只有一次可实行部分提前支取。
3.已办理部分提前支取的,储蓄机构在已支付的存款单及留存部分新开的存款单上均注明“部分提前支取”字样。(2011年3月1日后,在银行的整存整取存款,不管是之前存的还是之后存的,可以无限次部分提取,不再限定一次。)
二、阶梯储蓄法是什么意思?
阶梯储蓄法和十二存单法类似,不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终奖金或单项大笔收入。它的具体存钱方法是将要存的金额分成5份,分别存成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的定期。比如说有5000元年终奖,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别按照1、2、3、4、5年定期存起来。1年定期到期后,续存为5年定期,以此类推,5年后就有5张5年定的定期存单。
这样每年都有一张存单到期,这种储蓄方式资金灵活性较好,又可以享受五年定期的高利息。
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概念?
1.大额存单全称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银行为吸收资金发行的,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转让的银行存款凭证,一般为固定利息。简单地理解,大额存单就是可流通的大额协议存款。
2.5月11日开始,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上限调整为1.5倍。有业内专家指出,利率市场化只差“大额存单+取消存款上限”。对银行来说,在利率市场化“存款搬家”背景下,大额存单成为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
3.大额存单不能提前支取而需在二级市场上转让,使银行能够确保稳定的存款。换句话说,大额存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条融资渠道,且有利于锁定成本。

回答3:

如果是定期存款,我可以不去管它,因为定期存款在没到期的情况下,是不会随银行利率的下调而改变的。
如果是活期存款,我可以考虑取出存定期,因为活期存款本来利率就很低,如果在短时间内不用,就应该改成定期,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息。

回答4:

利率的调整是国家调空的一种手段,下调利率就意味着国家要鼓励消费,市场多少有些通货紧缩,而对于国家目前一再的上调利率,很明显是国家在鼓励存款,因为中国目前的现状是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下,国家自然不会去下调利率来鼓励消费,说白了,下调利率就是市场流通的钱少了,上调就是市场流通的钱太多了

回答5:

存款利率下调,说明经济要启动,这时候,建议你取出存款,购买基金,肯定能收获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