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一项特殊的综合性游览观光活动,人们为达到度假、休养、娱乐、探险、求知等目的,出游于地区、国家和洲际之间。中国是旅游大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人和国内游客日渐增多,认真研究和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旅游心理特点,运用心理服务来提升旅游质量,对发展旅游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维持和推动旅游者出游的内部原因和实质动力。旅游者的出游动机,若综合专家和学者的观点由低到高排序,可以大致分为5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放松动机。即:旅游者通过离开自身的居住地到另一个地方短时期逗留,去观赏异地风光,体验异国风情,揭示异地特色,使身心得到放松、休息和恢复。第二个层次为刺激动机。即:旅游者通过空间的转移,了解国内外各方面的知识,得到新的经历,亲临其境地接触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居民,欣赏变换奇妙的自然风光,体验异地文化,考察不同生活制度,以寻求新的感受、新的刺激,形成新的思想。第三个层次为关系动机。即:旅游者通过外出旅游,结交朋友、建立友谊、给予爱、获得爱或逃避社会关系、解除人际烦扰或建立商务伙伴关系。第四个层次为发展动机。即:旅游者在身处异地的文化氛围中,培养多种兴趣,得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增加新的阅历,获得异地的奖赏,提高个人声望和魅力,成为旅游鉴赏家,获得他人尊敬,发展自我潜能。第五个层次为实现动机。即:旅游者借助于旅游,充分地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发挥客体对主体的能动作用,丰富、改变、创造人的精神素质,主宰自己的人生,获得更高的成就,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精神价值。 二、旅游者的心理表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异常复杂,决定旅游者心理变化的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还有旅游者个体的因素,概括起来旅游者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消闲愉悦心理。调剂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是现代人的追求,旅游所固有的娱乐、消闲等特点也正迎合了人们的这一追求。利用双休天、节假日朋友结伴、家庭联手,完全脱离每日都必须遵从的某种规律的精神压力,到全新环境中去充分享受自由,在旅游中得到消闲愉悦,激发情趣,全方位地满足了物质和精神享受。二是求新心理。一个人到异地他乡旅游,摆脱了日常紧张的生活,繁琐的事务,忙碌的工作,成为无拘无束的自由人,希望自由自在地享受新的旅游生活。空间的变化,环境的更新,文化的差异,饮食的独特无不吸引着人们去探求,通过求新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这也是我们将旅游基本方式首先定位于“观光”的主要原因。三是求知心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地域的、民族的、古今的、自然的、人文的等等。旅游的求知是没有精神压力的自觉学习,它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四是审美心理。旅游的本质是审美。虽然未必所有的游客都能自觉的从美学原理的高度审视旅游地事物,但在活动中,人们总能或多或少的获得美的感受。在旅游过程中,一些新异奇特的景物、活动以及现象,通过游客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游客产生美好的心理享受。同时,旅游欣赏并不仅仅局限于感官上的刺激或停留在愉悦阶段,它必然会升华为美感。五是怀旧心理。探古访幽、故地重游,乃是旅游者怀旧心理的反应。游览历史名城、文化圣地,使人仰望长空,抚今追昔,念国运兴衰,忆历史沧桑,在游览中获得心灵震撼、思想启迪之感。游过的山水名胜,有机会重游,会使人思绪变幻,遐想万千。 三、把握游客心理,提高竞争能力。当今,旅游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朝阳产业,正在迅猛发展,无论是旅游业的管理者,还是各类旅游企业,都应该去了解、去研究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及其心理需求,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近几年,入境游和国内有持续兴旺。据调查,有着较高社会地位的游客,譬如国外游客、海外的华侨和台、港、澳旅游者,国内的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文教科技人员、服务销售管理人员等,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意,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乐于来旅游。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强烈的反应,甚至出现过火的言行。我们的旅游业若以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设施设备,去服务于每一位客人,满足每一位游客的需求,就能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强烈的形势下,赢得胜利。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游客中的普通旅游者也越来越多。据近几年国内旅游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游客中的农民、工人、军人、学生、离退休人员,占游客总数的近一半。这些人收入虽然不高,他们以能到达风景名胜区游览参观为满足,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完成宿愿,条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作为旅游经营者、管理者需要掌握这些人的旅游心理,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未来,谁赢得了他们,谁就赢得了旅游市场竞争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