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变化的800字作文怎么写

2024-11-29 06:52:2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人类的科技发展迅速,但是环境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人们为了利益大肆破坏环境,却不知这样只会加速人类的灭亡,所以保护环境很有必要。

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全球的森林面积正以每年46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沙漠面积每年增多,雾霭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还有自然灾害的增多这都是大自然在给我们警示和惩罚,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每个人心中要有环保意识,不要只局限于当下的利益,要从长远来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破环环境就是毁坏人类自己的家园,就是加速自己的灭亡。

保护环境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人人都需要共同努力的事情,如吃完东西把垃圾自觉放进垃圾箱,并分好类,不随地吐痰大小便,节约水电等等这些小事,只要我们坚持每天作者为不足道的一点,一天一星期可能看不出来,但是一年十年呢这积累起来也是很客观的。不过,反之而行,不注疑这些细节的话,大自然就会百倍的报复我们,一句古话说的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我们同样要善待好动植物们,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同样对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大自然中有食物链,如果我们破坏了其中的一项或某几项,看似简单却不想这时环环相扣。大自然中,植物依赖动物,动物也依赖植物,我们也不外如是,一对山雀一天可以吃400多条虫子,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护树木庄稼,而鸟类大部分都是以昆虫为食,没有它们,就会害虫泛滥,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而植物则会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为我们提供水和氧气,这都是我们生活的根本。

保护环境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下子治好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漫长的努力,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惩破坏环境的企业,对与国家来说就要不断的发展科技,开发新型能源减少污染,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就要树立好环保意识并且还要大力的宣传。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这么做,在以后一定会见到一个美丽健康的地球。

回答2:

森林面积减少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回答3:

应对环境变化的最高哲学理念:“天人合一”与“天人互泰”
文/啠囦
关于宇宙观和自然观,中华优秀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述,其中有: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天人感应、天人互泰等。其蕴含的哲理,均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天人关系的根本看法,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美好愿望。
“天人合一”之“一”,即元、始。“一画开天”、“一也者,万物之本也”。“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天人合一”,源于古代庄子《齐物论》中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观点。认为人与天地是同源一统的有机结合体,蕴含着人与万物同构、同体、同象、同理、同心、同气……等关系。而正式使用“天人合一”一词,是北宋思想家张载在其《正蒙·乾称篇》中。
“天人互泰”之“泰”,即“安宁”,“泰,通也”。也作“极”、“太”。《易经》中“泰”卦,是阴阳和谐、包容一体的完整结合,“天地交,泰”。“天人互泰”,源于当代梁缺《天人互泰》中的“与天为善,其趣无穷;与地为善,其益无穷;与人为善,其乐无穷。天人互泰,方存浩长”观点。它以取法天道,合乎自然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倡导人们对自然万物应持有仁德之心,将自然万物视作与自身有机的相连存在。并明确了人的责任义务,规范了人的行为准则,强调了人的自觉能动。
“天人互泰”自然观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即天人和谐共生关系。它是以“天人合一”理论为基石的新构建,是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根脉的新发展。“天人合一”与“天人互泰”,两者由于出现的历史背景不同,故思想意蕴也不尽相同,后者除文字表达上的创新外,内涵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远古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不高,其许多行为与结果只能以“应天而行”、“上天意旨”等态度作解释和把握。“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生,人们着重思考的是“合一”问题,形式多以“静态化”、“单一性”、“机械式”出现,在某种意义上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天人互泰”理念,则是对中华文明宝库的深入挖掘、承古人智慧基础上的推陈出新,它将人与天的互动作思考,着重探讨“互泰”思想及“因果”辩证,形式多以“动态化”、“多元性”、“灵活式”出现,在科技文明时代的背景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唤醒人的道德良知,积极应对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切,破解面临的难题和困局。因此,在天人关系理念中,“天人互泰”是一种博采众长、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自然观,必将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它在现代哲学的理论与实践上,讨论天人关系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理想情形,人类应该怎么样才能与自然界保持着和谐的互泰关系等方面,均有着现实价值和未来意义。
“天人互泰”作为一种全新的宇宙观、生态观,它据于易理、源于哲理、循于公理、合于义理。是传承、守正、创新、包容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和时代精神,它以创新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要领,不离老祖宗的根和魂,从分析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改造出发,描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图景,考察人类在自然整体中的作用。它源于时代、源于实践,涵盖了天地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三大领域的知识,融道、释、儒等学说于一体,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一般规律。为生态文明的构建,拓宽了理论视野、提供了精神动力。
人类活动的一切感知、认知以及已知信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为了预测未来和把握未来。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等。人类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因此,人类未来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共同难题。“天人互泰”理念中,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因果循环,天人是一对互动的、因果的关系,互善则互泰,互恶则互否。其理念构想,运用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以广阔的情怀和长远的眼光,描绘了一幅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画卷。
人类不论种族、肤色、地域、历史、宗教、文化及制度之别,均处于一个全球命运共同体中。人类不同的文明与在不同的时期,应坚持“和合互融、共生互鉴、包容互进”原则,在弘扬其共同价值的同时,体现“和而不同”、文明共享。在中华文明史上,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和讨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其中“天人合一”思想,伴随着农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中,成了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而“天人互泰”理念,是“天人合一”的一脉赓续,是现代文明的别样绽放,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也必将为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