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征服和统治给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阻碍了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国库枯竭和税收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负担越来越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终于使帝国元气大伤,日趋衰落。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l 、帝国的经济技术停滞不前,缺乏当时西欧国家变革社会、提高生产力的动力。在经济技术领域,无论农业和工商业,17、18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均未发生根本变化。17世纪末一位英国人访问伊斯坦布尔后对那里的萧条和衰落作了十分生动的描写:“在君士坦丁堡,假如哪位远道而来的异乡人需要合身的衣服,需要纸、笔、墨水、餐具、鞋、帽子,总之,需要那些在世界各城市都可以找到的物品,那么,他将会发现,除了一些质量极为低劣、叫人都弄不清可派什么用场的物品外,几乎啥都没有。摆出来待售的少数商品,要么是英国的、不适宜其他任何市场的出口货,要么更糟,是德意志和荷兰仿效英国造的仿制品 …… 只能把它看作世界上最低劣、最贫困的都城。同时代的西欧正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洗礼,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和杜会生产力的提高已将奥斯曼封建军事帝国远远抛在后头。门世纪3O年代以后,英国在近东市场上已占有优势,奥斯曼帝国作为英国的一个庞大的原料、商品市场,在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只好任人盘剥。由于外商的进入,大量欧洲银币涌入奥斯曼帝国,导致本国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奥斯曼社会内部极不安定。有人评论道:“事实上呈现在奥斯曼帝国的解体过程面前的正是西方化的胜利。”
2、 封建专制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的解放,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奥斯曼帝国中央专制政权随着历史发展,越来越产生负面效应。奥斯曼帝国维持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模式,保留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框架,实行伊斯兰教政教合一、反对革新和开放的思想禁铜,这些都为帝国的衰落埋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