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的抽样数据推算,我国2000年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是2000万人。随着2005年来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据前人的有关调查显示:65.9%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的研究,前人认为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在对“留守儿童”其他问题方面的研究,前人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综上所述表明:“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前人从众多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为我们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对“留守儿童”激动、悲痛、情绪忧郁以及意志力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在解决对策过程中,关于同伴关系及“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将心比心,人都是需要人关爱和呵护的.孩子尤其如此.
在孩子年龄小,尤其是0-12岁左右的时候.如果父母长期在外,平时不能见到父母,我个人认为可能造成如下影响:
第一 因为相处时间少.孩子会觉得缺少父母的疼爱,会觉得孤单/寂寞.
第二 孩子的性格形成,大部分是在年纪较小的时候养成的.如果这时候是爷爷奶奶辈带大.老人家因为各方面的因素,给孩子的影响更多的是他们那一代的价值/审美/世界观.一方面可能是好的,比如勤俭/节约等品质的培养,但是也可能是相对落伍的小气/不是非常爱干净等习气的养成.
第三 家庭成员单一,家庭氛围不够好.会影响孩子的心智方面的发育.
第四 长时间不在一起,有些事情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指点.长大后或许可能会发生埋怨甚至更重的情绪.
第五 一方面可能会造就孩子更加坚强和独立的品质,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人性没人管教缺乏教养的局面.
总之个人人为,父母与孩子,天伦之乐是人之常情,这是一种珍贵而且值得舍弃其他一些东西去拥有的感情与快乐.请对自己和孩子更多一点负责,尽可能多陪伴.
最后祝福您和您的孩子,生活愉快/健康成长!
孤独感是最直接的体验,如果是一个很独立的人,那么他便会把这些孤独转换为其他的东西,比如沉浸书海、比如沉浸旅游。。。总之会渐渐培养出自己独立且可能不被理解的性格。不过还是开心点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