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
高速铁路网。在原规划“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同时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还明确划分了高速铁路网建设标准。高速铁路主通道规划新增项目原则采用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标准(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复杂困难地区可以适当降低),其中沿线人口城镇稠密、经济比较发达、贯通特大城市的铁路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
区域铁路连接线原则采用时速250公里及以下标准。城际铁路原则采用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
具体规划方案:一是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八纵”通道为: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通道为:
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福银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二是拓展区域铁路连接线。在“八纵八横”主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布局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路网,扩大高速铁路覆盖。
三是发展城际客运铁路。在优先利用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开行城际列车服务城际功能的同时,规划建设支撑和带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效连接大中城市与中心城镇、服务通勤功能的城市群城际客运铁路。
扩展资料:
《规划》的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
到2020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为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在我们设计院,铁路从哪儿走,不从哪儿走,有个专业术语叫“铁路选线设计”,目的是找出并争取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为了最优方案,我们要在规划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初测及可行性研究、定测及初步设计四个阶段中,广泛征集地方及相关部门意见,全面收集地形、地质、城市规划、环境敏感区、军事区、矿区、采空区、重大电力和油气、输水管道等资料,并绘制于地形图上,作为线路方案选择的控制性因素。
具体内容:
为选定一条既满足城市规划及技术要求,又绕避环境敏感点及不良工程地质地段,更能节省土地资源及工程投资的技术经济最优方案,我们需要在几十倍于工程规模的土地上反复踏勘、测量和方案比选,用一双脚板翻越一座座高山,穿越一条条河流,踏破一双双“铁鞋”。对有选择障碍的人来说,这可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铁四院在承担长三角地区高铁勘察设计工作中,经过现场踏勘完成的方案比选长度,累计为实际高铁长度的5倍;在长达10余年的京沪高铁前期工作中,铁四院先后4次、累计动用3000人进行大规模勘察,摸清了所辖徐州到上海段沿线600余公里的“家底”。
武广高铁在广东韶关段穿越大瑶山隧道群,是工程地质选线的典范。设计人员深入无人区勘测作业,研究方案涉及区域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为实现路基工程技术的高标准,铁四院武广高铁的地质钻探达到了250万延米,相当于全线钻了一个来回。
为找到最佳线路方案,宜万铁路377公里的正线线路,铁四院共计完成了1500公里的初测、补充初测以及980公里定测、补充定测任务。
高铁选线设站是大学问
高铁走向与设站,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决策。对高铁设计师来说,要通过大面积选线、多方案比较,以影响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为轴线,各方面综合比选,不遗漏有价值的方案,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确定推荐或采用方案。
但注意,这里有个概念一定要澄清:设计院提出的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最好的方案一定是各方都能接受、取得最大共识的方案,一定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案。
有些不了解情况的网民认为,高铁走线设站都是设计院说了算,“会叫的孩子有奶吃”,哪个地方叫得更凶,跑动更勤,设计师大笔一挥,就把线路改了。
每次高铁争夺战,线上线下吵得沸沸扬扬时,设计院都会躺枪。对这种无脑言论,设计师表示:已哭晕在厕所!
高铁的路线是怎么选出来的?看了你会知道,设计师是多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