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为主题的作文,500字左右

2025-02-25 20:25:3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甘于淡泊,乐于寂寞”,淡泊是恬淡寡欲,理性的成熟,寂寞是大脑的另一种精神领悟,寂寞也是高品质的享受人生的一种境界。

  “宁静而致远,淡泊而明智”。“甘于淡泊”,是脱离尘俗参透人生的适情而至,淡泊并不是听天由命消极对待人生,而是适时的时候,让自己能以脱轨的状态,来思考一下你的路途。“乐于寂寞”能在寂寞中品出真滋真味的人一定是睿智的人,寂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寂寞中找不到人性的另一个性情释放点。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花落,人漠这是事境之事,所以有时低调与忍耐就成了智中之智。

  淡泊并非平庸而是随性,不是不思上进,只是低调处理人生事,只是恬淡,恬淡就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以怡性怡情的胸襟去享受生活,花开任其绽,云散任去飘。得意时不忘我,失意时泰然恬淡,以平常心来对待人生的真谛。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人从出生起就开始被欲望所驾驭,要做到无欲无念,超凡脱俗应该不可能,但你可以有欲有念,可以去满足自己,但是不能贪,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欲望,只要过了界那就是累己累心。所以淡泊的性情是用理智去思自己所念所求,不被欲望所迫害。

  寂寞是无奈的,是孤独时的精神纯真,它只属于你个人,你用自己明净慧心去感受尘事,在里面你可以独享心灵的宁静和升华,体悟生活中一份精致与淡雅,在寂寞中感受心灵的成熟与蜕变,寂寞是一种享受,会享受寂寞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沉寂下来休憩自己的灵魂,一个寂寞的人他并一定能成功,但是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寂寞很美丽,风景的秀丽,只有懂欣赏它的人才会去侵入。寂寞是一个俗物,有时我们会耐不住尘事的纷扰,所以寂寞是心灵的归处,灵魂的居所,只有成熟的人才会体悟寂寞的真滋味,才能在寂寞去参悟人生的意义。

  淡泊就是对世间事报以淡定的态度识别和处理,不争,不纠结,不骄燥,保持平常心的心态去面对人和事,“淡中出真味,常中识英奇”越是生性淡泊的人越能体会平淡中的长久。不争,不以欲让自己错觉,不贪念,不纠结,不去纠缠于过多的烦扰和困惑。淡然而不虚妄,从容面对得与失,静心必能修性致,淡泊可少纷争,锦衣丰食不长久,安于本份淡泊随性才能快活度日。生性淡泊的人,是风雅之人,是有着至高境界的人,他不跟风,不附庸雅俗。

  寂寞是人性中回归自然的一种本性,寂寞一生终将与我们如影随行,喧闹过后的寂寞,是一种心境,寂寞是感觉,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寂寞折磨人,也成就人,寂寞是远离嘈杂,去找心灵的寄放,寂寞有时让人迷失,但是能守住寂寞的人一定是大智者,不能说寂寞不好,但是想成就大事者,必先能耐住寂寞,寂寞是远离人群另一种人性中真我的回归,能承受与忍耐之人必是成大事之人。

  人性中的大智何其多,但能在淡泊中体悟出真滋味,在寂寞中参悟坦荡,不跟流于世俗而变化,有所欲有所求,随性而始,随性而终,淡泊中求甚解,寂寞中求坦途,所以淡泊是理性,寂寞是心性,它是人性中的至高境界,唯有透彻者能深刻体会其中深意。

回答2:

生活就像是一个装满珍珠的宝盒,里面满载着我们的硕果:有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冲突;做人的道理……这里面,有我们的细心聆听;有我们的矛盾冲突;也有我们的人生经验……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她……
当我们还在牙牙学语,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是她,教导我们;当我们刚刚步入学校,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时,是她,告诉我们应该听从老师安排。当我们进入初中,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步入青少年,遇到挫折放弃时,还是她,把我们从歧路中拉回来,归入正道,而她,就是我们的老师。
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在我们失落到谷底时,给予我们信心,使我们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奋进……
那一件事让我感悟了许多:那是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的心情落到了谷底,看见自己半个学期的成果,我不免有些伤感,这么多学习的日子,换来了这点评价,我都恨自己。但是这毕竟过去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惋惜也无济于事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毕竟心中的大石头落地了,尽管结果不是很好。中午,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的心中产生了不好的预兆,我知道我要挨批了。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老师鼓励了我,给予我了信心,老师的话像是至理名言似的令我十分服气,我有重新振奋起来了,拥有干劲了,我要奋发图强,用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弥补我期中考试所留下的遗憾。
老师的话其实很平常,都是我们平时明白的道理,但是老师在这时候说这句话,那么就显得意味深长了。他就如同至理名言一般,激励着我,一直向前……
老师就如同生活,生活给我们出了很多难题,让我们独自解决,在思考的过程中,收获;老师教给我们许多知识,让我们一直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一直向前,一直探索,不断追求……生活又即老师,给我们探索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