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是个什么概念?是一米之外,是万里之遥,是亘古之前,还是千年以后? 如果无缘,即便是南来的、北往的,境内的、国外的,女的、男的,讲普通话的、说粤语的,北京王府井、香港尖沙咀,人潮人海中的摩肩接踵,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99.9%的人们可能不知道彼此的姓名. 如果有缘,既使在满眼黄沙、一望无边的库布其沙漠,在沙风之下、沙浪之巅远眺落日雄姿的你,也许会与你同观大漠落日的游客聊得热火朝天,有一种“恨不早逢三十年”的感觉. 小时候,常听咬文嚼字的年轻女老师谈及柏拉图式的爱情.那时年龄尚小,对爱情是一知半解,更不知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长大了才知柏拉图式的爱情其实就是一种精神恋爱,即不是建立在肉体基础之上的纯精神性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强调,在这世上有,只有一个人,她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这种爱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换一种说法,也就是不管你是与她是不是一个是代的人,能不能不能够在一起,但她都是你的至爱且是唯一的.这样看来,对这种持精神之恋的人来讲,时间和空间就不是距离. 十六世纪的西欧有个布鲁诺(公元1548~1600年),是个科学的殉道士,为了维护与他素未谋面的哥白尼(1473-1543)的日心说,布鲁诺受尽迫害,后被天主教会于公元1600年2月17日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当时人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天主教会掌控,认为布鲁诺是个异类,由此可见布鲁诺与人们的距离是何其之大,而后世的人们在了解真相后,为布鲁诺在他殉道的鲜花广场树立了铜像,奉之为圣人.可叹布鲁诺用生命的代价拉近了自己与人们的距离. 我曾在一个偏僻的乡中教了三年的书,因为离家有五百里之遥,加之交通不便,工作繁重,一年也就回三两次家,而且每次待在家里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每到节假日就很想家,特别是在落叶飘落的秋天.黄叶随秋风飞来,月黑天高,寒意顿起,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王勃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的句子便脱口而出.本就仰慕王勃才华的我,此时感觉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王子安,就在这简陋校园的高风之晚与我对谈.感觉上,我与龙门子安的距离很近很近了. 记得几年前,一家网站报道了深圳的一个女孩,通过互联网与远在欧洲的波兰的一个男人认识了,并在网络交流中渐渐相知相爱,最终走到一起.而这个与深圳女孩相恋的人竟然是一位竞选波兰总统的社会名流、政治贤达.两个肤色不同、种族不同的人,在相隔几万里之遥外谈情说爱,看来,几万里的距离根本就不是距离. 由是可见,只要有佛法上讲的“缘”,时间和空间都不是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