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哪些情形下可以从轻处罚

2025-04-27 06:49:0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从轻的法定情节有:1、未成年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满七十五岁的人过失犯罪。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轻处罚的酌定情节有:1、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坦白。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3、立功。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5、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聋哑人或盲人。7、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8、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9、教唆未遂。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0、对于初犯、偶犯,可以根据具体案情从轻、减轻处罚。另外,被告人实施犯罪的动机、手段、悔罪态度、社会危害性、一贯表现等因素也会影响到量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轻、减轻处罚。

回答2:

可以从轻处罚从轻处罚要分犯罪客体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来判定。
犯罪客体方面
1、犯罪对象特殊,反映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
2、没有造成危害结果或者危害结果较轻的;
3、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危害结果的;
4、积极退赃的;
5、主动赔偿经济损失的;
6、犯罪人与被害人有特殊关系需要从轻处罚的;
7、防卫中侵害第三人的;
8、所谓“大义灭亲”行为造成的犯罪;
9、被害人对犯罪的发生有一定责任的。
犯罪客观方面
1、危害行为持续时间较短的;
2、犯罪时间特殊反映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
3、犯罪地点特殊反映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
4、犯罪方法、手段反映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
5、违反非刑法法规、规章制度情节较轻的;
6、特定义务来源特殊、反映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
7、防卫不适时的;
8、避险不适时的;
9、避险中的自救行为;
10、冒险行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犯罪主体方面
1、偶犯、初犯;
2、年逾古稀的老年人犯罪;
3、一般残疾人犯罪;
4、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疾病影响而智力低下控制力弱的;
5、犯罪前表现一贯良好的。
犯罪主观方面
1、间接故意较直接故意为轻;
2、疏忽大意过失较过于自信过失为轻;
3、激于义愤的犯罪;
4、犯罪目的、动机特殊,反映主观恶性程度较轻的;
5、对犯罪无违法性认识的;
6、假想防卫;
7、假想避险;
8、坦白交待罪行的;
9、认罪态度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