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女"、"快男"等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怎么找都找不到资料,各位帮帮忙啊~~~~~
2025-04-26 18:35:4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论文里的东西,看看有用没用吧!
一、大众文化和“游戏精神”
1.《超级女声》概述及内含
一块背景板,一张评委席,没有任何要求的女性面孔,参赛时报上自己的编号,清唱30秒左右,评委按铃中止,点评,选手聆听,然后离开,这就是《超级女声》。它的广告语是“没有门槛,没有距离的大众歌会”。
《超级女声》是一档以音乐选秀为外壳的电视娱乐性节目,提出“想唱就唱”的理念和口号,只要喜爱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型、不问地域,均可免费报名参加,连同节目中大众投票决定选手去留的淘汰方式,倡导一种“全民快乐”的娱乐方式,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没有门槛的大众歌会。
“超女”在目前有四种含义:一就是指超级女声,像李宇春、周笔畅等众多超女;二指电视节目本身;三指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四指一种符号。[2]
2.《超级女声》战略制定
在战略制定的首要环节上,《超级女声》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超级女声》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创造了海选、区域决赛、总决选、大众评委、PK、待定等很多独特的赛事规则。我们可以看到它不再是歌唱技巧比赛,也不是选美比赛,它就是《超级女声》,它的规则自己定。
3.《超级女声》审美消费
首先,《超级女声》带来了中国娱乐节目彻底的平民化和娱乐青春化,它抛开以往类似节目专业的帽子,来了一次全民大狂欢。当展现自我、彰显个性已经成为青年一代的意识主流,当精英文化的传统领域正逐渐被大众文化所侵蚀,当快乐作为一种生存理念日益被大众消费社会所接受时,以年轻受众为主攻目标的电视娱乐也获得了肥沃的生长土壤。《超级女声》顺应了这种娱乐文化观,将电视屏幕变成一个巨大的游戏场地,并且免费对大众开放。事实上,参加比赛的选手也多是抱着“玩一玩”的态度前来报名,参赛者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还过上了一把上电视的瘾。这种具有强烈心理接近性的“平民游戏”借助电视媒体高效的传播能力,迅速征服了荧屏内外的参与者和受众,正因为有了“全民参与”的热潮,才会产生“全民同乐”的收视效应。
其次,大众狂欢满足了人人均渴望的一种话语权与决定权。《超级女声》的妙处就在于它没有将“偶像”的最终决定权交给评委,而是依照“观众就是上帝”的精神,把评判权交给观众,使观众们在看热闹的同时还拥有了神圣的投票权和话语权。这样,大众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大众的价值感则变得格外强烈。
二、“经营”策略形成多重特征
1.大众化。“注意力为王”,注意力的重要性不容怀疑。谁抓住了消费者的注意力,谁就掌控了财富。《超级女声》就抓住了所有人心里随口唱歌的原始心态,也就抓住了所有人最原始的音乐性。《超级女声》创办的初衷,就是一个合家欢的节目,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各种性格的人都来参与,《超级女声》自始至终也都在实践“平民娱乐”、“全民娱乐”的超前理念。节目还没开始,“超女”就确定了“群众路线”。比赛主角从哪儿来——海选,漂不漂亮没关系,高矮胖瘦都可以,何种唱法没要求,只要是女生,就可以免费参赛,一展歌喉。所以,《超级女声》一下子唤起了15万女孩的明星梦。
2.互动性。作为娱乐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娱乐节目,关键是让大众在参与过程中享受到娱乐的快乐,从而在快乐体验中快乐的消费。而《超级女声》的所有环节都尽量在为观众搭建一张互动的平台,这个“互动”,不仅表现在观众的直接参与,观众的信息反馈也是一种间接参与。在海选阶段,是直接让大众参与,想唱就唱,就好比一场大众卡拉OK;当声势浩大的海选之后,50进20、20进10、10进8、8进6、6进5……选手数量逐次递减,与选手直接相关的观众越来越少,如果缺少观众的参与,节目不与观众互动,大量观众将流失,为此,《超级女声》节目与网络、电信联动,推出网上投票、短信投票的方式与观众互动,继续粘住大众的眼球。这种“互动”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电视节目的单向性,让受众有了更大的参与感。
3.个性化。这种个性化首先体现在节目本身的个性化。在强手如林的电视台中类似《超级女声》的娱乐节目不在少数,而《超级女声》却有着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表现在节目创意的新度、观众参与的广度、节目组织的精度等多个方面。而更重要的个性化,则是“超级女生”——即参赛选手的个性魅力。由于众多选手参赛,能够留在舞台上的选手是百里挑一、万里挑一,没有超凡的实力不可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参赛选手的亲和魅力,由于观众投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比赛的进展和结果,这就决定了比赛最终胜出的选手不仅要具备超凡的个性魅力,而且要具备充分的亲和力才能获得足够的选票顺利过关。玉米、凉粉、盒饭,从这些亲切可人的称呼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歌迷对选手的喜爱之情,体会到选手们的个性魅力所在。节目的个性化与选手的个性化相叠加,无疑使《超级女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
4.时尚性。时尚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反映了消费者渴望变化、求美求新、自我表现等心理上、精神上的需要。作为娱乐节目,如果没有了时尚要想成功,无异于痴心妄想。《超级女声》不仅聚集了众多时尚女孩的参与,通过漫长的比赛过程将这种时尚的注意持久化,而且还运用时尚的从众性,有目的有步骤地“制造”时尚来推动大众的浪潮式时尚。参与比赛的选手不仅穿着时尚的服装、摆着时尚的POSE、唱着时尚的歌曲,更在进行着现代社会时尚的“PK游戏”,引领着痴迷的观众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时尚的境地。
5.神秘感。《超级女声》的各种消息、内幕、黑幕铺天盖地,虽然节目组坚决否定了种种黑幕,但内心可能不会否认“口水战”也有意外的“含金量”:越是有争议,就越是有卖点。 在一些负面消息面前,“黑幕说”的爆炸性、轰动性,使得《超级女声》的收视率一路飙升。只要你留下,你就会发现,在节目播出前一两天,媒体上总会有点“超女”的新闻,抛出悬念,吊起观众的胃口,节目播出后,不少空穴来风的消息烟消云散,但观众看了节目,也留下了钱袋。
6.品牌化。生产一个产品容易,但打造一个品牌就绝非易事了。湖南卫视 《超级女声》的节目运作中就启用了一种全新的品牌运作模式。湖南卫视的决策者当初就决定,对节目、品牌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把存量资源变成增量资源。最终在上海注册成立了一个控股子公司——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通过影视节目制作和经营湖南娱乐频道的娱乐赛事及其艺员经纪和培训等业务,实现湖南娱乐频道边际资源的再开发。天娱公司的成立于是成为了频道市场化运作的一种尝试,经营的已不是简单的一个广告时段,而是《超级女声》这个品牌。天娱公司成为了《超级女声》的品牌持有者,而湖南卫视只是成为了《超级女声》节目的播出平台,也就是《超级女声》电视节目的运营者。
7.整合化。超级女声的成功体现出网络、短信等现代传媒的整合力量。通过网络互动、短信互动,全国各地甚至包括分布在全球的歌迷迅速凝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自己喜欢的选手胜出)而走到了一起,通过有形和无形的组织,歌迷们体现出惊人的力量。在歌迷们极力推销歌手的同时,《超级女声》节目的影响力也随之飞扬。另外,电视节目与赞助商之间资源的整合也是《超级女声》走红的不二法宝。

回答2:

现代的文化发展的趋势决定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