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冻害,指0℃以下低温使小麦的细胞组织因冰冻而受害的现象。主要包括冬季冻害和早春(倒春寒)冻害。受冻害麦田的小麦正常发育受挫,最上部叶片叶尖发白,无心叶,形成空蘖。主茎和大分蘖部分冻死,小分蘖和新生孽穗部发育时间短,不孕小穗数增加,小粒、瘪粒较多。近年来,小麦冻害发生频繁,每年都给小麦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夏粮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预防与补救小麦冻害,对促进小麦稳产、高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选用抗寒品种,适期播种
选用冬性强、抗寒性能好的品种是防御冻害死苗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一般来说,冬性品种抗寒力较强,半冬性品种次之,弱春性、春性品种抗寒力则较弱。购种时首先要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既要有丰产性,又要有抗寒性。一定要按要求适期播种,过早、过晚都有可能遭遇冻害,影响品种丰产性的发挥。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时为冬性品种适宜的播期,气温稳定在14~16℃时为半冬性品种适宜的播期,气温稳定在13~15℃时为弱春性品种适宜的播期。
2.采用沟播、精播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小麦机械沟播具有防冻、保墒的作用。同时,沟播麦田面沟、脊相间,有利于蓄存雨雪,提高土壤蓄水能力。采用精量播种技术(每667m2播量6~8kg),有利控制播量,促进个体健壮发展,形成冬前壮苗,增强抗寒能力,达到防冻的目的。
3.重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
要广开肥源,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扩大有机肥施用面积,提高施用量。同时,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坚持稳定氮肥、磷肥用量,增施钾肥,合理配方施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小麦的抗寒、防冻能力。一般高产田每667m2施有机肥4000kg,碳铵5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5kg;中产田施有机肥3000kg,碳铵40kg,过磷酸钙40kg,硫酸钾10kg;低产田施有机肥2000kg,碳铵30kg,过磷酸钙30kg。
4.镇压、化控、浇水及时预防
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冬前就要深锄、中耕镇压,抑制主茎生长,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一般进行1~2次。中耕深度7~10cm。镇压要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清晨有霜、结冰或有露水时不能镇压,盐碱地麦田和土壤过湿的麦田不能镇压。在小麦拔节前可喷洒50%矮壮素200倍液,或250mg/kg多效唑喷洒750kg/hm2,抑制植株生长,增强抗寒能力。小麦适时冬灌,冬灌的适宜时间,一般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7~8℃时开始,到5℃左右时结束。冬灌过早,气温较高,蒸发量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冬灌过晚,土壤冻结,易死苗。冬灌的顺序,一般是先灌渗水性差的黏土地、低洼地,后灌渗水性强的沙土地;先灌底墒不足或表墒较差的二、三类麦田,后灌墒情较好、播种较早,并有旺长趋势的麦田。
5.冻害后补救措施
(1)及时追肥、浇水对发生3、4级冻害严重麦田要及早追肥,促进新生小分蘖早生快长。在立春后追施尿素75~105kg/hm2。对发生2级以下的冻害麦田,在返青起身前施尿素50~75kg/hm2。如遇土壤干旱,田间持水量低于50%~60%以下时要及时浇水补墒。
(2)中耕增温保墒寒流过后,要进行中耕,松土保墒,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中耕要浅,且勿伤及麦根。如果土壤墒情太差,应结合追肥适当饶水,然后中耕。
(3)叶面喷肥小麦叶面喷肥可使小麦叶片直接吸收利用,叶片功能延长,增强光合作用。麦冻害后叶面喷施肥料激素。使用有机生态活性肥或1%~2%的尿素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等进行叶面喷施,对增加穗粒数、提高粒重作用很大。另外,叶面施肥要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减少小麦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