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技术设备的使用
目前全路的生产大都由设
调车作业标准化的实现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
目前全路的生产大都由设备控制,安全性提高了很多,唯独调车工作,由人控制,长期以来调车工作沿用传统的作业方式,以手信号显示调车作业,一旦发生问题,设备无法控制。近年来 各个车站虽然增加或改善了一些设备,如平面无线调车灯显设备的投入使用,但其仅仅提供了作业联系上的方便,没有从根本上对调车作业过程加以控制,遇紧急情况无法通过设备使机车达到自动停车的目的。有的地方铁路由于资金原因,安装了简单的监控装置,调车作业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加上车站信号密集,轨道无码,给自动化监控手段的实现带来了困难。还有的老职工,由于新设备用的不习惯,根本就不用,完全靠以前的经验,手信号指挥调车工作。
2.调车人员素质、能力
人对于安全具有主导作用,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取决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于有些调车人员刚从学校毕业或者由新提职、新改职的人员组成,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业务能力不高,再加上平时放松学习, 素质低,不能胜任调车工作,更别谈标准化作业了。还有一种情况,新学员来到车站后,老师傅不认真教,徒弟不认真学,或者老师傅刚教了一点,就让徒弟替自己干活,徒弟对一些作业的关键、要点还没有吃透,再加上对现场不熟悉,面对一些非正常情况无从应手便慌了,更别说正确、迅速处理了,更容易引起安全事故。非程序化决策是以程序化决策为基础的,而程序化决策就是作业的程序化、标准化。
3.作业的安全意识
调车作业动态控制难度大,不按标准化程序作业,作业中违反作业纪律、劳动纪律现象时有发生。如:调车作业计划编制错误,传达不彻底,变更计划不按规定停车,没有认真复诵;调车人员分工不明确,作业时未全部出动,没有按规定着装,佩戴防护用具;调车作业中未执行《人标》规定,钻车底,双脚进入线路作业等。特别是有着多年调车经验的老职工、老师傅,认为自己业务很熟练了,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调车也就那么几个简单的信号,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不多。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不会出现什么大事。在作业时,往往疏忽一些看起来很小的细节,有时只是少走了一步路,少联控了一声,又或者推进连挂车辆时头一钩没人,挂车前没有检查好线路和停留车的防溜情况,关门车看的不仔细等。也许一百次不会出现问题,但有一次疏忽,造成的损失必将是无法挽回的。这种安全意识的结果必是“不出意外是偶然,出意外是必然”!
4.其他因素
调车环境的改变,站场内的施工、改造使轨道间高低不平,不利于作业,尤其电气化施工等;调车人员个人原因,休班时忙于家庭琐事,班前休息不好,班中精神疲惫;季节变化,春困秋乏夏打盹,夏季雨天多,冬季冰雪,风力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