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黄帝打过匈奴,但当时为什么不叫匈奴

2025-04-03 08:48:5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後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後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还有人认为匈奴与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可混为一谈,匈奴应是西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战国末期之前,还未游牧至中国北部。上述看法,在近现代学者中并未取得统一。由于匈奴的起源问题不能解决,匈奴的族属与匈奴的语系也都成为悬案。

回答2:

既然当时不叫匈奴,那五帝本记中记载的黄帝打过匈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叫什么名字呢?你又怎么知道他就是匈奴的呢。
上古时期,按照方位和习惯,一般认为中国除位于中原地区的各民族外,还有东方的夷族,西方的戎族,南方的蛮族和北方的狄族。
但这些民族都是在当时交通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原诸族利用自己所知不多的各个方向上的民族所表现出的共同习性而划分的,比如东方夷族好用弓箭,以鸟为图腾(夷,大弓)。事实上,各大族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比如商朝的建立者与周朝的建立者,事实上就可视为两个民族。只有经过春秋战国的大融合之后,才逐渐形成了后世的汉族(当然汉族后世又有融合,这里就不讨论了)。
所以到汉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交通和通讯条件得到改善,互相交流特别是战争规模的扩大,才使我们知道一些各族内部的情况。对北方游牧民族来说,长期混战,当有一个部族强大到可以压制其他诸族时,就会以这个部族的名称命名整个北方游牧民族,因为一些小的部族可能根本才几十人,根本不可能被重视。
所以,你所说的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打过匈奴是不可能的,如果匈奴可以三千年长盛不衰,那才真是游牧民族的奇迹。
因为我没有具体去查史记,所以如果史记中确有这种记载,且使用匈奴的名字的话,那应该是司马迁犯了以今推古的错误,这种错误是很多的,比如五帝之间的血缘关系,这种关系在今天我们看来,应该是不存在的。

回答3:

不同时代 不同称谓 吧。。 反正都是对他们的蔑视